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

ID:31855298

大小:117.53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1-22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_第1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_第2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_第3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_第4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天气与气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气温度三种温标一般说,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这只是从现象上说。从科学意义上讲,温度实际上是表示物体分子运动的速度,它反映物体内能的大小。当物体获得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就升高;当物体失去热量时,内能减少,温度就降低。所以,物体温度的升降取决于外来热量的多少。物体的温度条件,还取决于该物体的比热大小。以同样多的热量给予比热大的物体,它的温度升高得少;而给予比热小的物体,它的温度升高就大。用来测量温度的单位是度。经常使用的有三种温标,一是摄氏温标。它把在标准压力下纯水溶解和纯水沸腾的温度作为基点,把两个基点

2、之间的距离分成100等分。纯水溶解的温度定为0℃,而纯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它们之间每一等分称1℃。水的溶解点相当于32°F,而沸腾点相当于212°F。所以华氏温标基点间的距离分成为180等分。恺氏温标又称为绝对温标。在这个温标上,把干空气体积变成零的温度取为0°K,它相当于-273℃,水的融解点相当于273°K,而沸腾相当于373°K。在气象学和人们的生活中,常用摄氏温标。但是在说英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多采用华氏温标。而在科学研究中,最好使用恺氏温标。三种温标之间的关

3、系是:如果要从一种温标换算成另一种温标。则可按下面的公式进行。其中,t、x、T分别表示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恺氏温标的数值。气温、地温和水温的关系人们通常用大气温度来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大气温度或气温。这是为了区别于土壤温度(土温)和水体温度(水温)来说的。如果不是为了这种区别,我们说温度,就是指气温,也不会造成人们误解。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要来自地面,地面的性质和状况又有很大差别,海洋和陆地,高山和平原,沙漠和森林,潮湿地区和干燥地区等等,不同的地面情况对大气温度的影响也不相同。海洋和陆地的差别最有代表

4、意义。例如,在某一纬度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同,可是结果并不一样。陆地上剧烈升温,海洋上升温却十分和缓,为什么呢?仔细分析,至少有以下原因:第一,陆地的反射率大于海洋水面。导致陆地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比海洋少10%~20%,由于这个原因,陆地升温应比海洋大,而冷却则比海洋快。第二,陆地对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都不透明,吸收的太阳辐射都用在加热很薄的陆地表面。水面虽然对红色光和红外线不透明,但对可见光其余部分和达到水面的紫外线都是透明的,这一部分辐射能量可以达到海洋的深层。第三,岩石和土壤都是不良导体,传导到

5、土壤下层的热量很少。水却相反,有很高的传导本领,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很快地向下层传导。第四,岩石和土壤不能上下左右流动,海洋上却有波浪、洋流和对流进行热量的水平输送和垂直交换。第五,岩石和土壤的比热,小于水体的比热。岩石的比热约为0.8368焦/克·度;水比热是4.184焦/克·度。如果将4.184焦热量给1克水,温度可升高1℃;如果将4.184焦热量给1克岩石,温度可升高5℃。第二到第五个原因,使陆地得到的太阳辐射只集中于表层,导致地面迅速而剧烈地升温,从而加强了地面和大气的感热交换。而水面则将太阳辐射的一

6、部分向下层传播,使水温不断升高,传给大气的感热自然减少。第六,海面有充足的水源供应,蒸发强烈,消耗了水面很多热量,使水温升不高,减少了空气的感热交换,但是热量多以潜热形式被带到大气中。感热是可以感觉到的热量,能立即使气温升高;潜热暂时不能升温,只有当水汽凝结时,才能释放潜热,加热大气。由此可见,即使在同样太阳辐射条件下,地温和水温之间仍有很大差别。它们的大气热量交换方式(是感热还是游热)和数量都不相同,从而产生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地球上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并不仅仅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即使都在陆地上,沙漠和森

7、林,荒地和农田,干燥地区和潮湿地区,山脉的向风坡和背风坡,阳坡和阴坡等等,天气和气候也不相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地面干燥或潮湿情况有关。相对干燥的地面更接近一般陆地表面情况,相对潮湿的地面更接近水面的情况,只是差别没有陆地和海洋对比那样突出罢了。从赤道到极地由于太阳辐射是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所以,就整个地球来说,气温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不过这个规律往往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在同一纬度上,温度并不一定相等。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海陆间的温度相差很大。为了说明单纯的纬度对温度的影响,人们就以纬度平均气温来比较

8、,办法是从各月与年等温线图上,求取每隔10°纬度圈上等距36点的温度,然后加以平均,就可以得到各纬度的纬度平均气温。通常是计算0°、10°、20°、30°直到80°的纬度平均气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纬度以外的影响互相抵消掉了,只剩下纬度的影响。从纬度平均气温看,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就十分明显。例如,全年纬度平均气温(见下表),无论在南北半球,都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赤道是26.2℃,到纬度55°附近变成负值,到极地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