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ID:31855830

大小:743.64 KB

页数:247页

时间:2019-01-2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_第1页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_第2页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_第3页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_第4页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第一章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第一节亚欧大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现人类文明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以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满足生活的需求。约距今1万年前,当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之际,人类开始由食物的采集者和猎取者演进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时的食物生产,无非两条途径:由采集进而种植谷物,开始农耕;由狩猎进而驯养动物,开始游牧。生活在亚欧大陆及其附近诸岛的各族为牧为农,主要取决于客观的物质环境。从亚洲东端日本、朝鲜,经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东南亚、南亚,到西亚和小亚细亚,再连结东南

2、欧、东欧、中欧、西欧和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气候温润,宜于种植,形成一条长弧形的农耕世界。在农耕世界的北方,横亘一条水草丰满的草原地带,东起西伯利亚、蒙古草原,经中亚细亚、里海、咸海和高加索,直至欧洲黑海北岸和喀尔巴阡山麓,适合于饲养牲畜,形成一个大体与农耕世界南北平行的游牧世界。在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农耕诸国与其北方游牧诸族两相对应,自东徂西,分布如下:亚洲东部的农耕地区主要是汉代中国,其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胡人),东北有乌桓、鲜卑(东胡),西北有羌、月氏、乌孙等。在中亚、南亚农耕国家主要有贵霜和印度,其北游牧各族有康居、大宛、大月氏等,间亦从事农耕

3、。在西亚,南有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称安息,其北有马萨革泰和阿兰等游牧民族。在欧洲,南部农耕地带为东西罗马帝国,其北东欧草原地带则为斯基泰和萨尔马特等游牧民族。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邻近各国各族之间,不断发生接触和交往,和平时期是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时期则是土地与财富的掠夺。两个世界的互相交往和渗透一般地说,南部的农耕世界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比北方游牧世界先进。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里,东方的汉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在这两大帝国中间的贵霜帝国和帕提亚(安息)帝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显然都比北方游牧民族先进得多。农耕世界久已广泛使用铁制工具,耕种面积不断扩展

4、,手工业如纺织、金属冶炼和金属加工、制陶和造船等,也分别在上述诸国有了比较突出的成就。总的说来,这些文明古国都是经济和文化比较先进、国家和社会组织比较完备的地区。北方游牧世界诸民族的情况则不同,或仍处于原始的闭塞状态,或刚刚进入阶级社会。他们的主要生产部门是畜牧,即偶有兼事农耕,在其全部经济中也不占重要地位。手工业更是微乎其微。所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都靠从农耕世界取得。两个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如此的阶段,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活动范围和影响都愈来愈扩大。由于生产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各地区内部和各地区之间的交换和交往也逐渐发展起来,由近及远,由偶然的、间发的

5、到经常的、必需的,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看,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带有某种自发的分工互补的性质,彼此产品的交换和交流,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和平相处和友好往来是两个世界关系的主流。南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输入北方,随之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等也传到游牧世界,东西各大帝国有时还沿边缘地带建立据点或治所。游牧世界的牲畜、皮革、毛类、乳肉制品以及战马、乐舞等则经常输入南部农耕世界。这对于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都有积极作用。但是两个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

6、也时有发生。农耕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以上国或优秀民族自居,蔑视周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夷”、“戎”、“狄”,或“蛮族”、“野蛮人”。文明大国一旦富强,每以绥靖边疆为由,以武力掠取、征服游牧民族的土地,或置“藩属”,或抚其民为“同盟者”,征收贡赋,实行长期统治。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也常伺机入侵,掳获财物,俘虏人口,以至焚毁城池,屠戮生灵。这在东西方历史上都不乏其例。而这类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往往在两个世界各民族之间引发广泛的、经久不断的战争。两个世界之间,在和平时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接触和交往的方式,在战争时期通过暴力冲突和战争则是另一种接触和

7、交往的方式。人员往来愈益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游牧民族入侵农耕世界,往往以暴力掳走能工巧匠,为他们制造必要的产品,从而在游牧世界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平与暴力不断交错出现的结果,是两个世界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秦汉帝国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经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亚、欧、非广大地区的征服,都导致这样的结果。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入侵以及入侵后新的统治王朝的建立,也导致相似的结果。约公元前3世纪中叶,马萨革泰游牧部落联盟之一支帕勒达依人(达赫人)由北方侵入帕提亚,与伊朗高原操伊朗语的一支居民相结合,在公元前247年推翻了亚历

8、山大部将塞琉古王朝的统治,建立起庞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