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

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

ID:31856457

大小:216.83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1-22

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_第1页
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_第2页
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_第3页
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_第4页
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方文学简史(日本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草创期的古代神话与传说日本的早期神话与传说,也是口头传诵的文学。直至公元7世纪后半叶,才有文字记载。统治者为了记载所谓“王道历史”,产生对于文字的需求。随后出现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有所不同,《古事记》主要记载统治阶级“王道历史”,《日本书纪》则模仿中国正统史书的体裁。当然,二者皆涉及此前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与传说,也明显地体现出“王权”统治者的主观愿望。但因受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日本文学亦文史不分。进一步说,日本的文字源自中国,如今的日语文字正是由古代汉语演化而来。《古事记》作者不详,完成于和铜五年(公元712年),是日本最早的神话传说,共分上

2、、中、下三卷,卷首有优美的汉文序。此外,《古事记》的作品结构,乃以神统、皇室谱系为经,神话、传说、歌谣物语为纬,经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上卷由天地开辟时出现的天御中主神写至草葺不合尊;中卷由神武天皇到应神天皇;下卷则由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进而言之,上卷主要描述开天辟地后国土初建,以及皇家祖先作为“天神替身”降临于世的经过。中卷以后的皇家,却有“人化”特征。由仁德天皇开始的下卷,则陈述了传统“天神御子”天皇观的变化。仁德天皇被称作“圣帝”,乃因受到中国儒家圣天子思想的浸润。作者当时显然对中国文化的传入予以很大关注。因为中卷结尾的应神天皇首先将儒教引进日本,而下卷开篇即仁德天皇。另外,下

3、卷的结尾写至推古天皇,也有作者的用意包含其中。因为至推古朝,统治思想又发生了变化。由这一朝代开始,佛教成为日本国家权力的中心,尤其是其后圣德太子执政期间,致力于佛教兴隆,且以佛教精神匡正当时的思想弊端。结果,在平稳实现国家的革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简而言之,《古事记》的中卷结尾和下卷结尾皆处于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一是引进儒教,一是弘扬佛教。从结构上看,上卷最具立体感,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上卷的主题是描述“建国之经由”。那些神话、神统和歌谣,皆受到以皇室为中心的国家精神制约,完美地展现出崇高雄大的国家形象。可见作者的目的兼具政治性与宗教性。但作品的结构与表现方式却体现出强烈的文学意

4、愿。具体地说,所谓“建国经由”的主题,主要由下述内容所构成:即伊诺、伊奘冉男女二神结婚后生成大八岛国(丰苇原的瑞穗国);成立以皇祖天照大神为主宰的天上国家(高天原);天上国家移位于大八岛国即天孙(天神御子)降临导致国家主权的确立。局部看来,故事情节、歌谣皆与主题构成有机的联系。因而,《古事记》上卷最具艺术性。相反,中下两卷虽然亦具统一性,结构上却呈平面化特征。各代天皇皆以谱系为纽带,却体现出不同的物语内容或歌谣,且依皇位继承的顺序而排列。上卷中体现的国家精神,中卷里仍时时涌动。不过中卷着重表现的是当时朝廷以及朝廷中达官显贵、强大氏族的政治观或国家观。只因同时描述了天皇或皇族的生活,

5、才具备了文学作品的意味。例如,关于神武天皇的一段描写,显然是神话式的,某种意义上可称作上卷神话的延续。这一段,嵌入许多战斗歌谣,天皇的英雄行为亦被大大美化。同时,一连串的歌谣表现天皇择后,以及这种活动中显现的丰富的人性特征。其次,崇神朝时神人分离。天皇下令,凡人必须统统祭神,违令者,遣皇族诛之此期内政、国家进一步完善,皇家统治有了更大发展。再往后,景行朝威势更大,国家的统一事业迅速推进。此时最为重要的英雄人物,便是日本武尊。这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形象,忠君报国,转战南北,在苦难与忧愁中徒然地客死异乡。总之,中卷着重述说天皇国家的建设、管理与发展。在并列式的情节结构中刻划了富于血肉的人

6、物形象。下卷的结构形式与中卷相近,但描述的却是围绕皇位频频发生的叛乱事件。就是说,神武朝以后天皇皇位几度濒临危机,但每次都平安度过而保证了皇统的绵延。在雄略记一节关于志几大县主和一言主大神的情节中,十分具体地强调天皇的权威与尊严。最后一节显宗记“御陵之土”中,则述说天皇的神圣不可侵犯。很显然,《古事记》尽管富于神话、宗教色彩,实际上却与历史的现实紧密相连。故事中的人物在上卷中是被“神化”的;中卷则神、人难辨;唯有下卷中的人物,由神解放为人。亦即写出富于人性的天皇与皇族,有恋爱,有嫉妒,有争斗,也有谋略,且每一段故事都是透明而明朗的,完美、朴素地展示出道德彼岸的人性善或人类爱。但是,

7、若从神话这一文学类型着眼,还是上卷的艺术性较高。因为虽然神话像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不可能完全脱离历史与现实,但毕竟有别于史诗。应当将实在抽象为相对虚空的神的世界。由于当时汉字传入日本尚为时不久,《古事记》音读、训读混合使用,乃使文章十分难懂。下为《古事记》中一段摘译:当天地浑沌,山海未成形;日月也还未照临大地的时代,有男神伊邪那岐、女神伊邪那美二神和天之御中主神等,奉令造成国土。二神拿了神赐的天治矛,立在天浮桥上,用矛揽下界,从矛尖滴落下来的水,凝固成形,就成了自凝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