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

ID:31865471

大小:172.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3

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_第1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_第2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_第3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_第4页
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上期末数学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2014学年北京怀柔八上期末数学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1.36的算术平方根是 ()A.6B.−6C.4或9D.±62.在实数−9,−0.1,12,3中,是无理数的是 ()A.−9B.−0.1C.12D.33.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12B.17C.75D.5a34.若分式x2−9x−3的值是零,则x的值是 ()A.x=0B.x=±3C.x=−3D.x=35.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2+5=7B.2×5=10C.32−2=3D.25=5106.下列亚运会会

2、徽中的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7.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它的顶角是 ()A.40∘B.55∘C.70∘D.40∘或70∘8.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1B.15C.18D.15或1810.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

3、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1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第8页(共8页)A.90∘B.60∘C.45∘D.30∘12.明明的相册里放了大小相同的照片共32张,其中与同学合影8张、与父母合影10张、个人照片14张,她随机地从相册里摸出1张,摸出的恰好是与同学合影的照片的可能性是 ()A.12B.13C.14D.18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40分)13.81的平方根是 .14.如果

4、x−3+y−2=0,则xy的值是 .15.如图,在数轴上点A和点B之间表示整数的点共有 个.16.若长度分别为5,3,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x的取值范围是 .17.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连接BD,则∠DBC的度数是 .1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AD=5,AC=4,则D点到AB的距离是 .19.已知,ab=2,a+b=4,则式子ba+ab= .20.如图,在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上任取两点M,N,使

5、∠MCN=45∘,记AM=m,MN=n,BN=k.试猜想:以m,n,k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在下列括号中选择)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第8页(共8页)三、解答题(共11小题;共143分)21.计算:20+12−23×6.22.计算:6a2−9+1a+3.23.解方程xx+1+1=2x+1x.24.先化简,再求值:x−2−5x+2÷x−32x+4,其中x=2.25.已知:图①、图②均为5×6的正方形网格,点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你分

6、别在图①、图②中确定格点D,画出一个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26.某校八年级两个班的“班级小书库”中各有图书300本.已知2班比1班人均图书多2本,1班的人数比2班的人数多20%.求两个班各有多少人?27.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点D不与点B,C重合),点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CDF≌△BDE(不再添加其它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28.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

7、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求证:△ABE≌△CAD.2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C平分∠DAB,∠B+∠D=180∘.求证:CD=CB.第8页(共8页)30.已知:如图,有一块四边形土地ABCD,∠ADC=90∘,AD=8 m,CD=6 m,AB=26 m,BC=24 m,求这块土地的面积S.31.已知:四边形ABED中,AD⊥DE,BE⊥DE.(1)如图1,点C是边DE的中点,且AB=2AD=2BE.判断△ABC的形状: (不必说明理由);(2)保持图1

8、中△ABC固定不变,将直线DE绕点C旋转到图2中所在的MN的位置(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3)保持图2中△ABC固定不变,继续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3中的位置(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异侧).(2)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并给予证明.第8页(共8页)答案第一部分1.A2.D3.B4.C5.B6.A7.D8.B9.D10.A11.C【解析】提示:如图.12.C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