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

ID:31868990

大小:92.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3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_第1页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_第2页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_第3页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_第4页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上期中数学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年级上期中数学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50分)1.4的平方根是 ()A.2B.2C.±2D.±22.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32=3B.3×2=6C.6÷3=2D.3+2=53.下列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1,3B.1,2,3C.2,3,5D.3,4,54.在实数227,−5,π2,38,3.14中,无理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5.数学活动课上,小明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α等于 ()A.30∘B.45∘C.60∘D.75∘6.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12B.53C.8D.x2

2、+17.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 ()A.12B.12或15C.15D.15或189.△ABC中BC边上的高作法正确的是 ()A.B.C.D.10.已知△ABC中,D为BC边上的一点,且S△ABD=S△ADC,则AD是△ABC的 ()A.高B.角平分线C.中线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11.若x<3,则x−32= .12.使2x−4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13.最简二次

3、根式2a+1与3−2a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14.若实数x,y满足x+3+y−22=0,则代数式xy的值是 .15.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AB=AC,不添加新的线段和字母,要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只写一个条件即可).1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65分)17.计算下列各题(1)32+8−58(2)412÷−6×1312(3)327+12−1−π−30(4)35+123−15(5)3+22(6)32+2332−2318.如图,△ABC的顶点A、B、C

4、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若下列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试在下面5×5的方格纸上按要求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AB= ,S△ABC= .(2)画格点三角形,使所画的三角形与△ABC全等且只有一个公共顶点C(至少画出两个).19.已知:如图,点C为AB中点,CD=BE,CD∥BE.求证:∠D=∠E.20.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过点D作直线交AB,CA的延长线于点E,F.当BE=CF时,求证:AE=AF.21.在数学探究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的探究问题,请你一起来探究:已知:C是线段AB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分别以AC、

5、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E和等边BCD,联结AD、BE交于点P.(1)如图1,当点C在线段AB上移动时,线段AD与BE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2,当点C在直线AB外,且∠ACB<120∘,上面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说明理由.此时∠APE是否随着∠ACB的大小发生变化,若变化写出变化规律,若不变,请求出∠APE的度数.(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以AB为边在AB另一侧作等边三角形△ABF,联结AD、BE和CF交于点P,试猜想PB+PC+PA与BE的数量关系.答案第一部分1.D2.D3.D4.B5.D6.D7.C8.C9.D10.C

6、第二部分11.3−x12.x≥213.1214.−3215.∠C=∠B,∠ADC=∠AEB,AE=AD,EC=BD,∠BDC=∠CEB其中的一个.16.40∘或140∘【解析】第三部分17.(1)原式=32+22−102=−52.      (2)原式=22÷−6×233=−233×233=−43.      (3)原式=3+2−1=4.      (4)原式=615−153+23−15=515−133.      (5)原式=3+26+2=5+26.      (6)原式=18−12=6.18.(1)2,1      (2)如图△A1B1C即为所求.19.∵点C

7、是AB的中点,∴AC=BC.∵CD∥BE,∴∠ACD=∠CBE.在△ADC与△CEB中,CD=BE,∠ACD=∠CBE,AC=BC,∴△ADC≌△CEBSAS.∴∠D=∠E.20.过点B作BG∥FC,延长FD交BG于点G.∴∠G=∠F.∵点D是BC的中点,∴BD=CD.在△BDG和△CDF中,∠G=∠F,∠BDG=∠CDF,BD=CD.∴△BDG≌△CDF.∴BG=CF.∵BE=CF,∴BE=BG.∴∠G=∠BEG.∵∠BEG=∠AEF,∴∠G=∠AEF.∴∠F=∠AEF.∴AE=AF.21.(1)AD=BE【解析】△ACD≌△ECB.      (2)AD=BE

8、成立,∠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