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

ID:31870713

大小:2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_第1页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_第2页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_第3页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_第4页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人口较少民族汇报(怒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福贡县怒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中共福贡县委、福贡县人民政府(2006年5月28日)尊敬的多吉才让主任委员及各位随行领导:在这满目苍翠、万物葱茏,充满勃勃生机的美好时节,多吉才让主任委员和各位领导一行,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莅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厚爱,增强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值此,我代表中共福贡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协以及全县9万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我县人口较少民族——怒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汇报如下。一、基本县情福贡地处

2、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北靠贡山,南接泸水,东临维西,西与缅甸联邦毗连,全县总面积为2724.64平方公里,固定耕地面积9.96万亩(旱地8.08万亩,水田1.88万亩),辖六乡一镇,57个村委会,92666人,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宗教、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边疆:地处边防一线,边境线长142.218公里,有7棵界桩(27---33号);民族:境内有20多个民族,以傈僳族、怒族为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3%;宗教:信教群众5.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68%;贫困: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5年全县

3、生产总值完成2.28亿元,人均产值仅2458元(不到3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866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6%;全县8万多农业人口中还有低收入贫困人口7.4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7万人,贫困面、贫困程度及返贫率居全省各县之首。高山峡谷: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山高、坡陡、谷深,全县固定耕地面积近10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了85%以上。二、福贡县怒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历史发展过程据有关资料记载,福贡怒族就其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在16世纪以前,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主要以采集和狩

4、猎为主;二是16世纪以后,怒族的家族公社组织走向瓦解,出现了私有制经济和家长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并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三是1912年至1949年云南地方政府及国民党设治局统治时期,随着汉、白等先进民族逐渐进入怒族地区经商落籍和铁制工具的输入,促进了怒族内部私有制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讲,解放前福贡怒族还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渡时期;四是解放以后,福贡怒族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二)地理条件福贡怒族群众主要居住在怒江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海拔1200米至2200米的山腰和半山腰地带,主要分布于匹河

5、怒族乡老姆登、知子罗、沙瓦、瓦娃、架究、托平、棉谷、果科、普洛等9个村委会,还分布于子里甲、上帕、鹿马登、石月亮等4个乡镇的5个村委会,总人口有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2%。其中,匹河乡是全国唯一的怒族乡,怒族人口有992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5%,占全县怒族人口的58.8%。怒族聚居地区大多数属于大山区、石山区,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难度大。(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扶贫攻坚、兴边富民、“两免一补”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6、和措施,使怒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是经济较快发展。全县怒族人口人均经济收入684.8元,人均有粮311公斤,绝对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4119人下降到了7010人,下降面达49.6%。二是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十五”以来,根据国家政策和省、州的要求,在怒族地区实施了“四通五有一消除”为目标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5年来,共修建田间排灌沟渠77188.6米,开发整理土地2500亩,改造中低产农田地2338.15亩;14个怒族村有12个村已经有通村公路,通路里程132.4公里;安装80KVA变压器4台,架设输变线

7、路10000米,通电率85%;完成安全饮水项目13个村,受益738户3100人。三是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十五”以来,国家采取安居工程、温饱工程等特殊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怒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5年来,怒族地区共建设完成安居房588户,实施了4个整村推进和1个安居工程、1个温饱村,受益260户1080人,发放小额贷款120万元,使1200户4800人脱贫。对5个村进行易地开发扶贫,受益224户853人;其中,跨地州安置36户117人,县内山头搬山脚188户736人;对11个村进行了消除茅草房工程,受益1

8、017户4169人。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以来,全县完成26所怒族聚居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改造面积达10736m2,受益学生1101人;全县7个怒族村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远程教育开通率达50%,为边远地区的怒族学生提供了与外界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条件;怒族人口基本实现了“普六”和“扫盲”目标。在14个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