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

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

ID:31877749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3

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_第1页
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_第2页
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_第3页
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_第4页
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的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技术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技术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技术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技术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界兴起的诸多区域发展理论也都将创新视为决定和影响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式经济发展的路子,迫切需要以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目前,相关研究更多的认为技术创新对经济转

2、型的作用是在“点”上进行的,忽视了地域差异性,而事实上,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转型离不开一定的空间载体,在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研究中,如果忽视了空间的特性,就难以准确把握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内在关系。另外,既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过分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对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关注不够,殊不知,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如果过分强调技术创新的效果,那么就会造成一些区域或产业转型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尝试从空间的视角审视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关系,试图解决以上问题,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

3、启示。本研究基于翔实的统计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采用空间计量等方法,以我国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时空两维角度及国家、省市、地市及行业四个空间尺度,深入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内在关系。本研究的核心议题有二:一是技术创新是否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型?二是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有那些?本研究以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借鉴全球化、地方化及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技术创新是经济实现转型的基础条件和源泉,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发挥作用的大小受到全球化、市场化、地方化及空间交互作用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决定着

4、创新多大程度被应用于经济转型。在此基础上,认为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转型的途径有:(1)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2)减少要素投入;(3)优化要素组合;(4)发明新工具;(5)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6)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然后,对全球化、地方化、市场化及空间交互作用如何嵌入研发创新作用于经济转型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技术创新作用经济转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全国层面、省市层面、地市层面及行业层面直观分析了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是否具有时空耦合性。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和行业层面,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在选取的12个样本行业中,比较而言

5、,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耦合性相对较高;(2)在省市层面,1997年、2000年、2005年及2009年各省市的技术创新都具有较高的耦合性。相对而言,2005年的耦合性最高,2009年较低。高高耦合的省市较少,大都是低低耦合,高高耦合的省市多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3)在地市层面,东部地区广东省,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空间耦合的地市较多;中部省份河南省,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空间耦合的地市耦合的地市相对较少;西部陕西省,2005年10个地市中仅2个地市技术

6、创新与经济转型空间不耦合,到2009年不耦合的地市增加到了6个。本文选取的三个省份绝大部分地市都是低低耦合。从类型变化来说,在2005-2009年广东省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空间高高耦合的类型在增加,而河南和陕西一些地市技术创新高的地方经济转型的分位仍然较差,比如郑州、洛阳和西安。中部省份河南和西部省份陕西耦合类型出现的变化仅是一些地市经济转型的分位在提高而技术创新能力还是较低。进一步从计量模型验证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关系:(1)回归分析表明,在全国层面和行业层面,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

7、系检验发现,在全国层面,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愈加明显,而经济转型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作用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断减弱的,二者存在一定的良性互动;在行业层面,根据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把本文选取的12个行业分为四类:第一类,互动型。代表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和烟草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其中食品、饮料和烟草制品业的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互动作用更为显著。第二类,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转型型。代表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第三类,经济转型作用于技术创新型。代表的行业

8、有橡胶与塑料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第四类,互不影响型,代表的行业有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