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

ID:3189393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0

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_第1页
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_第2页
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_第3页
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_第4页
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赏析闻雁韦应物,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首句以设问起。“故园”指诗人的家乡京兆长安,“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已,悠然不尽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第三句“淮南秋雨夜”,点明地点和季节。“淮南”指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当时诗人被贬为滁州刺史。身处异地,又值寂寥

2、的秋雨之夜,“归思”之情更盛。第四句“高斋闻雁来”,诗人独坐高斋,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归雁在古诗文中,因来是思乡思亲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诗到此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我们透过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不难看到在“归思”“闻雁”的背后,隐现着时代的面影,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感受。所以,这首诗的中心意思应归纳为:诗人通过

3、“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池鹤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这首七律共有八句组成。首联“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写高高的竹笼里没有伴侣,意思是说,鹤是养在池里的,不是养在竹笼中的,在竹笼中没有鹤的“伴侣”。这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颔联“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是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矿物,可以入药。这里诗人以“丹砂”来比喻丹顶鹤头顶上的朱红色的皮肤。丹顶鹤的飞羽黑色,两翼折叠时覆于白色短尾上,当它展翅时,白色短尾就看

4、不见了,所以诗人说“晒翅常疑白雪消”,“白雪”比喻“白色短尾”。这一联是写池鹤的色彩美。“恐”和“疑”是人格化的描写。颈联“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这一联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语声娇”,去讨好别人。诗人把丹顶鹤与鸬鹚相比,意在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语声娇”,声音娇媚,以讨好主人,暗喻邀宠献媚。“苦嫌”,诗人痕恨这种邀宠献媚的行为。尾联“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写池鹤的鸣叫声美,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池鹤鸣叫时声音洪亮,《诗经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句,就是鹤鸣洪亮的声音的。“临风一唳思何事”是个

5、设问句,“怅望青田云水遥”的答句。“怅”,惆怅,不如意。“青田云水遥”,自已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可望而不可即。一个“怅”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其实,他厌恶仕途生活,追求“青田云水”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而已。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迎燕葛天民,字无怀,号补翁,南宋人。初为僧,后还俗,居西湖上,所交皆名士。题目“迎燕”,此前未见。“咫尺春三月”,点明时令。咫,八寸。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短暂,稍纵即逝,

6、珍惜之情自不待言。接着,将刘禹锡《乌衣巷》“飞入寻常百姓家”句删去首二字,组入本诗首联。虽属借用,但恰到好处。“寻常百姓”,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贵人家,其住宅非雕梁画栋式建筑。那么燕能不迎“入”呢?主人毫不怀疑。因为“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燕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基于对燕这一品质的了解,主人抓紧咫尺光阴,忙着做“迎”的准备。在各项准备中,诗人选择了其中一件:“不下旧帘遮”。“帘”会妨碍燕的出入,故“不下”;“帘”惟其“旧”,才是“新燕”识别而“入”的标志;“帘”之所以“旧”,还具体表明主人是“寻常百姓”,无财力换上新“帘”。“为迎”句,直抒胸臆,是因;“不下”句,点明

7、做法,是果。用词前呼后应,属对一虚一实,章法错落有致。这位“寻常百姓”,终于迎“入”新燕。颈联暂撇下主人不写,着力刻画“新燕”:“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二句宛若“微雨飞燕”图: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尾联,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新巢已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过年华”。全诗写了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前人谓:“咏物诗不待分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