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序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案

ID:31907403

大小: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6

陶庵梦忆序教案_第1页
陶庵梦忆序教案_第2页
陶庵梦忆序教案_第3页
陶庵梦忆序教案_第4页
陶庵梦忆序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庵梦忆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陶庵梦忆序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2、理清写作思路、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把握作者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复杂情感。3、作者表达这种情感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世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

2、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文本解读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文章翻译: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 披发入山,駴駴 为野人。故旧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散头发进入山中,形

3、状可怕地变成野人。亲戚朋友见之,如  毒药猛兽,愕 望不敢与接。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看到我,就象看到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常常想自杀,因《石匮书》未成, 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因为《石匮书》没有写完,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的粟米经常没有,不能生火做饭。【駴:通“骇”,惊骇,惊异。故旧:老朋友,旧交。引决:自杀。《石匮书》:张岱撰写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又名《石匮藏书》,二百二十卷。有本纪、志、世家、列传。视息:仅存视觉、呼吸等,谓苟全活命。罄:尽,

4、器物空。举火:生火做饭。】始知首阳二老, 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被饿死的,说他们不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因思昔日生长 王 谢, 颇事豪华,  今日罹 此   果报:因此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笠 报 颅, 以蒉 报 踵, 仇 簪 履也; 以衲 报 裘,用竹笠报应头颅,用草鞋报应足跟,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用衲衣报应穿皮裘,以苎 报 絺, 仇 轻暖也; 以藿 报 肉,以粝报 粻,用麻布报应穿细葛布,

5、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报应食肉,以粗粮报应精米,仇甘旨也;以荐 报牀, 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席报应暖床,以石块报应枕头,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首阳二老: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明万历二十三年户部主事杨恩论证,认为全国虽有五处首阳山,而以甘肃省渭源首阳山为真。妆点:妆饰点缀。此处指美化修饰。王谢...:六朝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罹:遭遇。蒉(kuì):

6、草编的盛器。报:回报。衲(nà):补缀,缝补。苎(zhù):苎麻。絺(chī):细葛布。藿(huò):豆叶,嫩时可食。指吃的东西很粗劣。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而以肉食者指贵族。粝(lì):粗糙的米。粻(zhāng):粮食。甘旨:美味的食物。荐:草席子。】以绳 报 枢, 以瓮 报 牖, 仇爽垲也;以烟  报 目,以绳枢报应户枢,以瓮牖报应窗户,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报应眼睛,以粪报鼻, 仇香艳也;以途 报足,以囊 报肩,以粪臭报应鼻子,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报应脚,以背行囊报应肩膀,仇

7、舆 从也。种种罪案,从  种种果报中见 之。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枢:门轴。牖(yǒu):窗子。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爽垲:高爽干燥之地。果报:因果报应。】鸡鸣枕上, 夜气  方 回。因想余生平, 繁华靡丽,在枕上听到鸡啼,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奢靡,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 成一 梦。 今当 黍熟黄粱,转眼间都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应当黄粱都已煮熟,车 旅蚁穴, 当作如何消受?  遥思 往事,忆  即书

8、之,车子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夜气: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黍熟黄梁:借用典故“黄粱美梦”,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车旋蚁穴...:借用典故“南柯一梦”,泛指梦境,亦比喻一场空。唐代李公佐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