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ID:31915835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7

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_第1页
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_第2页
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_第3页
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_第4页
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丽丽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二次培训汇报材料龙兴镇雅鲁河学校齐丽丽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2015年4月18至19日,我很荣幸去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特级教师语文好课堂观摩活动,在这里要感谢学校的领导让我有这样宝贵的机会成长和进步。下面我就这次学习活动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为期两天的观摩活动,主要内容是四位老师的现场观摩课和讲座。一.徐杰老师的《小石潭记》本堂课由三个步骤构成。第一步复习文言词句,是基于字词句的理解;第二步解说课文的某一部分,是基于对句段的理解;第三步给课题加一个字,是基

2、于对全篇的理解。由字词到句段到篇章,三个步骤三个层次,一层一层,层层推进。首先老师请同学解释以下文言词语:下见小潭斗折蛇行犬牙差互解释词语是最简单的教学活动,但是在解释词语过后老师又追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体验出了在这几个词中的“名词作状语”意义。我自己平时,都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作用,使得课堂没有一点活力,而老师这样的设计,让本来占用他们周末时间有点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都积极启动自己的记忆模式来搜索老师接下来提出的“...我们初一学过蒲松龄《狼》的课文里的哪句话也是这样的用法?”片刻有同学答出,“其一犬坐于前”中的

3、“犬”。这样的小小成功,让学生顿时兴奋,课堂学习氛围开始浓厚。接下来老师设计了第二个课堂活动。用一个带“清”字的词语解说课文的某一部分。如“如鸣佩环”是潺潺的溪水,从石缝间流过,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响声。这个活动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要求学生翻译句子,只是翻译的语言更优美,翻译的手法更灵活。第二次层面是概况句段的意思,只是要求用带“清”的词来概括。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课堂生成越来越精彩。他们找到了清幽、清冷、凄清、清亮、清秀、清澈等一些词语来概括。课堂的第三个步骤是“小石潭?()记”学生回答:“游记”,老师追问:“

4、你怎么知道”?接下来学生又开始在课文里来来回回的寻觅,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近了文本,更了解了游记是移步换景的写法,那么作者都换了什么角度来写景的呢?这样游记的第二个要素“视角”就被学生掌握了。活动的第三个层次,仍然是教者的追问:除了行踪和视角,游记还需要什么?这次学生几乎是同时回答,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有的说,乐,有的说,凄,还有的说,有乐有凄。到这里,这个活动三个环节的设置,教者都是紧紧围绕文体的特征来进行的,游记的三个要素,学生就这样通过自己的体验认识了。最后一个活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5、之,乐其声也。”你能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的某句话后边,并连起来读一读么?学生找出了“乐其乐”、“乐其秀”、“乐其凄”、等,于是教者引导学生找出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这节课就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中轻松愉快的结束了。徐杰老师的课,主要是让我们学习在课堂上我们需要怎样的课中活动来引导学生,课堂活动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围绕文本学习所开展的一切语言实践活动,它包含语言感受、语言梳理、语言欣赏、语言分析、语言学用等活动形式。1.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活动一定要是“语文的活动”。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的课堂活动

6、,应该是“有逻辑的活动”。有逻辑:从感性到理性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解到运用3.尊重“这一类”文本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活动,要“契合文体特点”。文体或称文本体式、文本样式、文章体裁,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阅读审美效应。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王荣生)...4.每一个文本都是鲜活的、有个性魅力的独特生命,课堂活动组织切忌“千篇一律”,切忌“套用模式”。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不一样;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作品,内

7、容和笔法也有差别。即使是相同体裁的作品,也不能用这类作品的教学“模式”去照搬通用。5.我们的课堂活动,还应该具有“知识含量”。“知识和能力”应该是三维目标的基础,而“知识”更称得上是基础的基础。从母语教学的角度说,母语知识的学习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存在的命根。6.课堂活动要“有层次”。有很多词语体现了课堂活动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分层推进,螺旋上升,高潮迭起,殊途同归……“有层次”的活动,就是“一块一块去落实”,就是“一级一级向上走”;就是“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行走”。7.

8、课中活动有“节奏感”,符合美学原理。节奏感,其实就是课中活动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艺术处理。有节奏感的语文课,当如跑马,有时需要勒马停下细看,有时需要走马观花,这全凭教师的眼力和功夫。“只有细读与漫读相结合,才能产生节奏感。”——曹文轩8.“共生”,是课堂活动的生命和灵魂。...所谓“共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