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

ID:31934595

大小:8.71 MB

页数:90页

时间:2019-01-2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与沉积相.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论文来源及选题意义第一章引言1.1.1论文来源本次研究内容来自于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研究院委托西北大学完成的项目《延长油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井位优选技术研究》中的专题项目《延长油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物源及沉积相研究》。1.1.2选题依据近年来,随着各种边缘、分支、交叉及横断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带动下,沉积学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研究人员按照新的地球观发展了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通过研究全球变化问题,从全球的地壳与沉积变化以及盆山耦合的关系着手,使沉积学的研究有了翻

2、天覆地的变化。宏观上,层序地层学研究使全球大范围的沉积对比首次成为可能,微观上,各种分析测试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研究各种沉积环境有了新的证据。各种沉积矿床的大量开发,对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尤其是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与沉积学的发展以及认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大陆的中西部,经历了加里东一喜山五大构造运动旋回和多幕构造运动,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的多旋回沉积型类克拉通含油气盆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何自新,2003]。延长油区区域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部,具体位

3、于绥德以南,黄龙以北,志丹以东,延川以西的区域,面积约36000km2,其中延长油区约10700km2。迄今为止,鄂尔多斯上古生界已发现上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主要分布在盆地伊陕斜坡的北部。盆地南部烃源岩条件以及储盖条件良好[陈孟晋,2006],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盆地南部研究程度较低,未取得大的突破,因此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具体表现为:(1)关于地层划分与对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区勘探程度较低,虽然从盆地层面有分层的详细论述【张抗,1989:沈光隆,1993:陈全红,2007],但在研究区的认识不

4、足影响了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顺利进行;(2)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气田研究证实,山西组及石盒子组时期,鄂尔多斯主要受北物源影响,存在南物源但不够发育【汪正江,2001;刘锐娥,2003:陈孟晋,2006]。第一章引言研究区处于盆地南部,限于资料所限,对南北物源研究不够详细,前人研究普遍认为是汇水区或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北物源,南物源影响较少[武富礼,2007;陈全红,2007],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区的勘探方略:物源来自盆地北部还是南部,或是兼而有之,其影响范围及程度有多大等问题尚存在争议;(3)研究区内上古生界沉积相的认

5、识有待深入:虽然整个盆地范围内做过沉积相及沉积相的研究,但对有些层段的沉积相(如山西组),认识也不尽统一,众说纷纭;太原组存在认为太原组存在浅海陆棚沉积与碳酸盐台地沉积之争【付锁堂,2003;李增学,20061。另外,由于研究区内以前钻井少,因而前人沉积相的研究带有推测性质,迸一步进行沉积相的研究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中储层预测的基础;基于此,开展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及沉积相研究,对延长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3研究现状对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的研究开展较早,对上古生界地层、物源、沉积格局、沉积环境

6、、沉积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自1969年开始勘探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以来已取得大量认识,通过前人的研究总结得出对上古生界岩性气藏的共性认识:满盆生气、到处有气、一大四低(面积大、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压、低储量丰度)【何自新,2003;杨华,2005]。前人关于物源研究方法已有很好的总结归纳,认识到古水流测定,重矿物分析等是分析物源区的有效方法【汪正江,2000;赵红格,2003;徐亚军,2007]。前人研究发现,鄂尔多斯上古生界受多物源控制影响,北部主要是阴山古陆以及阿拉善古陆,后者是西缘地区的主要物源

7、区,南部主要受秦岭一中条古陆隆起影响(自山西组开始)【郭英海,1998;肖建新,2008];关于上古生界物源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构造演化、古地理变迁、源区母岩性质、陆源碎屑组分特征等,但是对于南部物源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还有不同的看法【席胜利,2002;刘锐娥,2003;陈全红,2006;武富礼,2007;白斌,2007;陈安清,2007;陈全红,2007;肖建新,2008]。不同学派的层序地层学(包括P.R.Ⅶ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Galloway的成因层序地层学、T.M.Cross的高分辨

8、率层序地层学和EmbryAF的T-R层序地层学)兴起之后,前人对鄂尔多斯地区上古生界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利区域及层位等方面取得大量认识【翟爱军,1999;陈洪德,2001;2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郑荣才,2002:朱筱敏,2002:姜烨,2002:魏红红,2002:梁积伟,2004:李增学,2006]。鄂尔多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