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习题课

《电流和电路》习题课

ID:31939192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29

《电流和电路》习题课_第1页
《电流和电路》习题课_第2页
《电流和电路》习题课_第3页
《电流和电路》习题课_第4页
《电流和电路》习题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流和电路》习题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纪山中学(物理)学科电子教案主备人:郭向阳课 题《电流和电路》课型习题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②知道电源和用电器。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认识电路元件,并动手组装简单电路。②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

2、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应通过可感知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问题分析、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提倡多动手,增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内容备注教学过程一、中考说明涉及的考点1.从

3、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A2.会画、会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C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A二、相关知识梳理1.电荷A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反过来,物体带了电荷后,能吸引轻小物体。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为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想和吸引。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电子所带的电量是最小的,叫元

4、电荷,e=1.6×10-16C。C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E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2.电流和电路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B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C在电源的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自由电子则是从负极经过用电器流向正极。D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5、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E通路、短路、断路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断路:电路有一处断开,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叫断路短路:电源的正负极用导线直接连接起来了,叫短路。3.串联和并联A用电器首尾相连的连接方式叫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的连接方式叫并联。B串联: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用电器;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无法工作。C并联:电流有多条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中的电流,支路中的开关控制相应支路电流;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仍可工作。4.电流的强弱A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用字母I表示。单位

6、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mA=103μAB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符号量程0~0.6A,分度值0.02A量程0~3A,分度值0.1A使用规则: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决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A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B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三、近5年试题选编㈠选择1.(04四川)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当

7、开关闭合后,在金属夹(C)A.B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和塑料尺,小灯泡都能发光的是A.接入硬币和橡皮B.接入塑料尺和铅笔芯C.接入硬币和铅笔芯D.接入橡皮和塑料尺2.(04辽宁大连)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是导体的一组是(D)A.人体、盐水、橡皮B.人体、大地、油C.金属、大地、陶瓷D.盐水、人体、大地3.(04甘肃)物理老师在讲授“摩擦起电”一节时,请同学们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试试能否吸引碎纸片,结果塑料直尺能够吸引碎纸片.如果以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作类比,这个现象说明(D)A.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负

8、电,塑料直尺带正电B.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正电,塑料直尺带负电C.摩擦时,只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正电D.摩擦时,头发上的电子向塑料直尺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