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

ID:31945490

大小:35.1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9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_第1页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_第2页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_第3页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_第4页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复习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可编辑版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绪论1.结构分类:多高层结构、大跨、空间结构、特种结构。2.砌体结构的特点、发展历程及趋势。答:优点: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具有良好的耐火、保温、隔声、抗腐蚀性能和较好的大气稳定性、具有承重和围护的双重功能,施工简便。缺点:强度较低,作为承重构件尺寸较大,重量大,对抗震不利、块体和砂浆间的粘结力较小,反映在砌体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比较低。1混凝土楼盖结构的类型?受力特点、优缺点及适应范围有何异同?答:按施工方法分:(1)现浇整体式楼盖:具有整体刚性好、抗震性能强、防水性能好、对房屋不规则平面

2、适应性强。缺点是费工费模板,施工周期长。(2)装配式楼盖:由梁、板组成,优点:节省模板、工期短、受施工季节影响小,但整体性、抗震性和防水性均较差,楼盖开孔困难。(3)装配整体式楼盖:集现浇与装配式楼盖优点于一体,与现浇式楼盖相比,可减少支模及混凝土湿作业量;与装配式楼盖相比,其整体刚性及抗震性能均大大提高,但是,这种楼盖要进行混凝土两次浇灌,且往往增加焊接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按结构类型分: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有梁楼盖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2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如何确定其计算简图

3、?答:①支座条件的简化:板:支承在次梁或墙体上,将次梁或墙体作为板的不动铰支;次梁:支承在主梁(柱)或墙体上,将主梁(柱)或墙体作为次梁的不动铰支;主梁:支承在墙体上:视墙体为主梁的不动铰支;支承在柱上:梁柱线刚度比>3——铰接梁柱线刚度比≤3——刚接。②杆件的简化:包括梁、板的计算跨度与跨数的简化。五跨和五跨以内的连续梁,按实际跨数考虑。五跨以上的等跨连续梁仍按五跨计算。连续梁各跨计算跨度不等,相差不超过10%的,仍按等跨连续梁计算。③荷载的简化:板的荷载: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所受荷载为板带自重及板带上的均布可变荷

4、载。次梁:承受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及均布自重。主梁:承受主梁自重及次梁传来的集中力。3如何进行单向板肋梁楼盖最不利活载的布置?答:(a)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本跨布置,再隔跨布置;(b)求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该跨不布置,两相邻跨布置,再隔跨布置;(c)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再隔跨布置;(d)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与(c)相同,即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再隔跨布置。4何谓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其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有何区别?答:受弯构件从钢筋屈服至截面破坏,转角剧增,即在混凝土梁内拉、压塑性变形集中的跨中区域形成一

5、个性能特殊的“铰”,称为塑性铰。与理想铰的区别:(1)塑性铰集中于某一区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转动。而不像理想铰集中于一点,且可无限制的转动。(2)只能绕弯矩作用方向单向转动,而不能像理想铰那样可绕任意方向转动。(3)塑性铰不但可传递剪力还可传递弯矩。理想铰只能传递剪力不能传递弯矩。Word完美格式可编辑版5何谓内力重分布?引起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从构件截面开裂到破坏,跨中和支座截面弯矩的比值不断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内力重分布。第一个过程发生在裂缝出现至塑性铰形成以前,引起内力重分布的原因是由于裂缝形成

6、和开展,构件刚度发生变化;第二个过程发生在塑性铰形成以后,引起内力重分布的原因是塑性铰的形成,结构计算简图发生改变。设计原则: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塑性铰应有足够的转动能力;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防止发生其他局部脆性破坏。计算方法:塑性铰法;极限平衡法;弯矩-曲率法;弯矩调幅法。6.现浇板分布钢筋的作用及其布置原则作用:固定受力钢筋位置;抵抗温度收缩应力;均匀分布板上荷载。7砼受弯构件纵向钢筋弯起和截断应满足哪些条件和相应的要求?答:(1)保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材料图包在设计弯矩图外面;(2)保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7、设计要求;纵筋弯起位置的构造要求。(3)保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斜截面抗弯承载力不低于正截面抗弯承载力。8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板、次梁、主梁的配筋计算和构造有哪些要点?答:(1)板的计算要点:一般多跨连续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内力;连续板弯矩的折减: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的计算弯矩可减少20%,边跨跨中及第一内支座截面弯矩不折减(拱作用);一般不需进行抗剪承载力计算。(2)次梁计算要点: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正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斜截面

8、计算:按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确定横向钢筋。当截面尺寸满足高跨比(l/8-l/12)和宽高比(1/3-1/2)时,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3)主梁计算要点: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正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有效高度的计算:单排布筋:h0=h-(60-7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