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

ID:31950307

大小:35.9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29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_第1页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_第2页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_第3页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_第4页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学生版【西城二模】(三)阅读下面辩论会的辩词,完成25—27题。(共6分)【正方一辩陈词】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规律,从而科学地证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②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③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

2、,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周易》,韦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④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知识和方法,行才会有成就,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⑤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⑥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反方

3、一辩陈词】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我方将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赌博、拐骗、偷窃等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仁义礼智?难道我们不知道公民道德?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王阳明先生还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

4、一般的伦理道德,我们本来就是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有的。难在哪里呢?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导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③第二,从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这样的概念。④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25.双方是围绕什么辩题展开辩论的?(2分)11答:26.“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可以作为哪一

5、方的论据?(1分)A正方B反方27.你认为正反两方的一辩陈词哪方更为精彩?请举某方其中一段辩词加以说明。(3分)答:【海淀二模】(三)阅读《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完成18—20题。(共6分)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①相传宋代一位著名的制瓷艺人章生一,开窑时发现瓷器的釉面竟全裂开了。看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他突然灵机一动,将刚泡好的一杯浓茶水泼到瓷器上,裂纹随即变成了茶色线条。他又试着把墨汁洒上去,裂纹变成了黑色线条。这就是瓷器史上“冰裂纹”的发现过程。其实,万物皆有“裂痕”,我们只有去拥抱“裂痕”,让创新之光照进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②“裂痕”常常表现为某种缺陷,而这种

6、缺陷恰恰是创新和发展的机遇。2004年,马云为推进淘宝业务的延伸,首次推出支付宝服务。现在看来,支付宝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马云却说:这是被“逼”出来的。当年,淘宝做得很火热,但是无法进行网上交易,这就倒逼淘宝必须解决支付问题这一缺陷。于是,马云推出了“支付宝”。正是由于直面“缺陷”,积极改进创新,才促使马云的阿里巴巴企业飞速发展。③“中国天眼(FAST)”在研制过程中,曾遇到过一场近乎灾难性的风险。FAST的主动反射面支撑结构需要采用索网技术,要求索网有超强的抗疲劳性能。但研究人员对买自知名企业的十余根钢索结构进行疲劳实验,结果全部以失败告终。面对这一难题,总工程师南仁东号召大

7、家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大胆提出新方案。两年间,他们“摸爬滚打”,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研制出了满足FAST要求的钢索结构。这期间,尽管一次次失败带来了一次次打击,但他们从未停止探索!可见,面对“裂痕”,就是要敢闯敢试。望而却步者没有前途,逢山开路才有希望。相反,坐等万事俱备,只求安逸稳妥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就会错过探索发现的惊喜。④在大多数人眼中,考100分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可数学家陈省身曾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因为考100分需要反复训练细枝末节,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思考探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