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

3.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

ID:31954608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29

3.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_第1页
3.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_第2页
3.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_第3页
3.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_第4页
资源描述:

《3.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1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1)一、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虽然我们都意识到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活跃、活动起来的场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但总摆脱不了课本重点、课文重点、课文难点等套子的束缚,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来学,怕他们抓不住我们预设的重点、难点,不敢让他们任意选择他们认为好的字、词、句、修辞、情感等来欣赏,怕教师认为好的,一些参考书上的“好东西”学生不去理会。我想,事实真如此吗?即使如此,也要让学生把他们自己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摆出来,让我们做老师的看看他们的“问题”和“喜好”到底是什么,也感受一下如果学生觉得好而我们教师

2、觉得不好,他们若硬塞给我们,我的感觉怎样?我们不应该强迫学生去喜欢他们认为不好的东西,事实上也强迫不了,硬要学生去分析他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的《我的回顾》中所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我们做教师的为什么不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呢?为什么一定要把教师的“欣赏成果”强加给学生呢?为什么用我们设计好的问题去“请君入瓮”呢?我是带着这些思考,尝试设计此课的。二、设计创意(1)改变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老

3、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2)改变过去老师指定欣赏重点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文章的任一点、任一方面进行自我欣赏或合作欣赏。(3)改变过去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和教师综合评的新模式。(4)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写欣赏性文章;搜集、整理学生设计的问题及学生写的欣赏文章,把有价值的问题通过网络供多数学生参考;引导学生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5)教师注重情感渗透:作示范性背诵爱国诗篇《乡愁》。节录国家重要领导人答中外记者问时,在课堂上学习《

4、望大陆》这首诗。(6)课后作业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方式。(2)能力培养目标:①掌握分析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②培养自己设计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独立欣赏和合作欣赏散文的能力。         ④培养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由学生列出)(1)重点:领会景物描写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2)难点:本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5、学生设计问题、写鉴赏文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让学生选出每组小组长。每组负责重点欣赏教师指定的文章的某个部分,并兼顾其他部分。每个学生至少设计一个问题,写不少于100字的鉴赏性文字;并从全文其他部分至少设计一个问题,写不少于60字的鉴赏性文字。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教师把学生设计的比较有价值的、多数学生问到的问题打在屏幕上,展示给学生讨论、解答、评价。教师列出问题设计、写欣赏文章的着眼点,让学生明白可从哪些方面入手。文章欣赏点指引:①某个字、某个词、某句话、某个修

6、辞;②意境、画面;③音韵;④色彩搭配;⑤情感;⑥结构组织;⑦独特的理性感悟。(二)堂上交流1.导入  “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每天的衣食起居、柴米油盐、磕磕碰碰都在那里奏响,我们在那里演绎着春夏秋冬、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落落。于是,“居”也成了作家们笔下的一方宝地,不同的作家笔下表现出不同的景致情怀。在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里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适;在王维《山居秋暝》里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淡远;在刘禹锡《陋室铭》里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远追求;在归有光《项脊轩志》里是

7、对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伤感;在梁实秋《雅舍小品》里,是虽处战乱年代,居于风雨飘摇的破屋之中,却能自我调侃,自娱自乐的豁达;在余秋雨《山居笔记》里却是对中国文化的深沉探询和与中国文人的沉重对话。2.简介作者及诗作《乡愁》  余光中,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7年中学毕业后入金陵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入厦门大学,开始发表诗作。同年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入台湾大学外文系。自1974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1年。余光中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出版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等。余光中的散

8、文在台湾堪称一绝。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斯》、《望乡的牧神》、《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评著有《梵谷传》等。教师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