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

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

ID:31954904

大小:3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29

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_第1页
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_第2页
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_第3页
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_第4页
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_第5页
资源描述:

《4.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14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历史状况的关系,以便与《过秦论》进行比较。2、了解赋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4积累掌握“一”“爱”“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教学时授: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清代的

2、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辉煌壮丽,可堪称是“东方凡尔赛宫”。可惜的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如果要我们描绘出昔日圆明园的胜景来,恐怕是难上加难了。然而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的气势,精巧的楼阁宫殿……描绘得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什么样子。二、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朝万年人(今西安),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

3、时事。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唐王朝的统治本来就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了,而唐敬宗又是一个更为荒淫腐朽的皇帝,他不顾国家动乱,财源枯竭,民不聊生的形势,自继位以来即沉湎声色,广选美女,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使唐王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杜牧在这篇文章里,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因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解题:阿(ē)房宫,由

4、秦始皇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原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可是至秦灭亡还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地名叫“阿房”,故称“阿房宫”。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5、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五、一、二段的学习。1、指定学生诵读一、二段,疏通生字词。2、学生自读一、二段,并结合注解尝试翻译一、二段。3、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并当堂指正翻译有误处。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词句。5、学生自我巩固该堂课的知识点。第二节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重要内容。二、三、四段的学习。1、指定学生诵读三、四段,疏通生字词。2、学生自读三、四段,并结合注解尝试翻译三、四段。3、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并当堂指正翻译有误处。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词句。5、学生自我巩固该堂课的知识点。三、通过练习巩固文言词句的重要知识点。1、古今异义词: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雨雪

6、阴晴或气温,环境气氛;今:一个地区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气象概况)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积蓄、聚敛;今:筹划并管理;计划并组织)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或可爱;今:值得同情、怜悯,)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钩心指各种建筑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相互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特殊句式:A、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宾语前置句)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D、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状语后置句)E、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反问句)F、明星荧荧,开状镜也---

7、-宫车过也;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3、一词多义现象。使负栋之柱。六王毕,四海一。使六国各爱其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一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晋陶渊明独爱菊。盘盘焉,囷囷焉。骊山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