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

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

ID:3195557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9

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_第1页
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_第2页
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_第3页
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_第4页
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墨红小学李美丽+《观潮》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墨红中心小学李美丽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奇伟磅礴。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教学过程:一、调动感官,激趣导

2、入1.播放潮水音频,请学生听,教师质疑这是什么声音?引入课题,板书课题。2.解题:观是什么意思?观潮呢?3.出示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出示观的三个释义:①看、察看。②看到的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观”是样子或景象的意思。奇观指壮观奇特的景象。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钱塘江大潮究竟奇在哪?作者又是如何描述这一奇特景观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借助媒体,品读文本(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过渡:现在,让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走进一

3、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登上冠绝江南的海塘大堤,去领略波澜壮阔的海潮盛景。1.现场采访,学生转换角色,体会潮来前观潮人群迫不及待的心情。2.指导朗读,读出人潮涌动及激动、期待的心情。(二)感受潮来时的雄伟壮阔过渡:究竟是怎样的奇特景象吸引了这么多游客在这里如此焦急地翘首等待呢?1.播放钱塘江潮的录像,引导学生谈感受(雄伟壮观雷霆万钧波涛汹涌)2.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描写潮声、潮形的词句,用心体会,同桌交流,也可以把喜欢的句子努力读精彩。3.指名交流。声音:隆隆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样子:一条

4、白线横贯江面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4.抓重点句体会潮来时的情景。句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1)播放潮水声、闷雷滚动的声音,请学生倾听,体会作者把潮水声比作闷雷滚动的声音,突出潮水气势之大。指导朗读出大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2)引导学生理解人声鼎沸的意思,表演观众沸腾的场面,体会人们翘首以盼的急切心情。句2: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指名读句子。(2)那么大的潮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突出了潮刚来的时候距离很远,从水天相接的地方过来。因

5、此看上去像一根银线。)(3)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潮头之远。(4)从“人群又沸腾起来”体会人们激动难抑的情绪。指导读出沸腾的感觉来。句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1)女生读句子。(2)引导体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大,整个江面波浪滔天、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句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1)男生读句子。(2)结合图片理解“两丈多高”,从而感受到浪潮吞天沃日的雄壮气势。句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6、动起来。(1)同桌练习读句子。(2)指名读。(3)体会比喻修辞的好处。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把浪潮震耳欲聋的声音比作山崩地裂,有声有色,描绘出了巨浪翻滚、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4)齐读句子。(5)听着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千军万马奔腾呼啸的样子,听见了滔天巨浪翻涌咆哮、如雷贯耳的声音,连一代伟人毛泽东都为之震撼,发出这样的感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6)引导学生谈感受。5.梳理顺序,总结写法(1)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响声越来越大,只

7、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根据括号里的文字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盛况的?同桌讨论。(3)汇报交流: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潮的样子和声音。(4)小结:是啊,作者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由远及近地观察,抓住潮水的声音、形态变化特点,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让人心潮澎湃。让

8、我们凝聚所有的力量,再次用声音来给大潮加油助威吧!合作读3、4段重点语句。(三)领略潮过后的浪潮余威齐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会到潮来之猛,气势之大。四、总结延伸、拓展升华1.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使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