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ID:31961477

大小:13.44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1-29

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1页
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2页
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3页
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4页
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十学位论文的爆发,旅游研究基本处于停顿和沉寂状态。二战结束后,由于经济的恢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出现了大众旅游(masstourism)欣欣向荣的景象,世界旅游发展进人了“现代时期”,对旅游资源评价、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现象等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国外称旅游资源为旅游吸引物(tourismattraction),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物的适宜性评价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上,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规戈lJ(StatePlanofHawaii),可以被看作是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的先驱【11。针对旅游大众化发展对旅游接待地造成的各

2、种问题,对旅游的影响研究(impactstudyoftourism)成为了必然。1963年Lapage首次提出旅游容量(TourismCarryingCapacity,TCCl概念12】,关注旅游地的游客量的上限,但将限制游客量作为旅游地管理手段具有局限性[31。1980年Stanky提出解决TCC的LAC(LimitsofAcceptableChange)的管理框架【41,之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提出了更为具体和可操作的VERP(VisitorExperienceandResourceProtection)的模式,成为具有实际指导意

3、义的管理框架【5】,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容量管理,并体现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想。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区域合作的思想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161【7】,TazimB.Jamal、DonaldGetz对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进行阐谢81,Timothy提出旅游合作的4种类型【9】,跨界合作的5种模式【lol。在区域旅游合作实践的层面上,PancicTonkaKombol[111、JamesElliotttl21、RichardTearetl31、KariAanonsen【14】等分别从旅游市场、旅游

4、管理、旅游系统、旅游信息系统等角度进行了探讨。目前,国外旅游资源评价已经具备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公众参与等方式使旅游资源评价向系统化、专业化、可操作性方向发展。旅游者行为和心理、文化旅游、旅游安全、社区旅游、旅游伦理、旅游弱势群体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3S技术、因特网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评价之中,与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生态学、犯罪学、美术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融合研究【151已成为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的主要动力。1.2.2国内研究动态芷江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理论研究取得了很

5、大的进展,罗文斌(2006)【16】、魏敏(2007)【17】等曾系统地总结了其成果。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上,傅文伟(1994)[18J认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应体现在旅游资源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客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四个方面;佟玉权(1998)【19】认为应包括旅游资源个体品质的评价、旅游资源系统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三个方面:吴必虎(2003)[201等人认为特征评价、地位评价和开发条件评价是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特色评价是资源评价的关键,而地位和条件评价则构成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在旅游资源的

6、评价方法上,我国初期多采用凭直觉判断、以定性描述表达的经验法,张宏梅等(2004)[21】曾认为定性研究是中国旅游研究的主导范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的我国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具有指标数量化、评价模型化、标准评定公众化三大特点,评价逐步科学合理。保继刚(1988)【22】、宋玉祥等(1997)【矧、李新运等(1997)【241等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楚义芳(1991)【捌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探讨了旅游地开发评价问题,并对武陵源、衡山的旅游开发评价进行实证分析,郭来喜等(2000)[26】以广西北海为个案对旅游资源经行进行了定量

7、评价,徐淑梅(2001)【27】运用旅游学理论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上,我国学者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张序强等(2003)【28】借用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来研究旅游地的空间关系,祁新华等(2005)[29】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问题,邹仁爱等(2006)[30】对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竞争原理和演变规律进行了阐述,李向明(2007)[31】【32】对旅游资源生态位的营养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邓德胜等(2003)[33】将反映企业竞争行

8、为的资源优势理论,运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方家平(2001)[34】根据现代旅游资源的发展迫切要求对旅游资源作创新性开发,提出了创新开发的若干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