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

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

ID:31968164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29

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_第1页
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_第2页
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_第3页
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_第4页
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复习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叙文复习专题板块一: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的分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这里的记叙文指广义的记叙文。板块二:记叙文的阅读要求一、在整体感知:1、分析题目与内容的关系;2、归纳文章内容要点;3、理行文线索,分析文章结构;4、领悟文章主旨,把握感情基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2、;5、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二、品味语言,1、记叙文的语言要求。2、语言的运用(锤词炼句);理解词、句含义。3、词句在文章中作用4、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等)。三、欣赏作品。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2、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感悟)板块三:记叙文的阅读具体步骤一、整体感知1、分析题目与内容的关系;①题目揭示文章中心的记叙对象;2008湛江中考《母亲的守望》、课本《藤野先生》②题目体现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中心;2009湛江中考《生命不仅属于自

3、己》2、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抓住记叙要素(记叙文六要素、小说三要素等)归纳概括。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6模式:4w——什么人(物)who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干了什么(事件)what3、理行文线索,分析文章结构“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概括大意。行文线索:①以人物为线索;②以事件、事物为线索;2007湛江中考《喜欢的蝴蝶》③以人物行踪为线索④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转换为线索;⑤以作者(人物)的情感变化为

4、线索。2008、2009年湛江中考《母亲的守望》、《生命不仅属于自己》理行文线索,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层次的划分:①按时间划分(找出表示时间的短语)②按地点划分(找出表示地点的短语)③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出各个事件)④总分总(掐头去尾)段落层次的概括:①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②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③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4、领悟文章主旨,把握感情基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1、从标题入手;2009年湛江中考《生命不仅属于自己》2、

5、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议论、抒情的文字);3、从分析主要人物、中心事件入手;2008年湛江中考《母亲的守望》4、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2007年湛江中考《喜欢的蝴蝶》5、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所读文章的主要采用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叙述方法。①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

6、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6③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作用:对情节起到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二、品味语言。1、记叙文的语言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通读课文基础上,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语言的运用(锤词炼句);理解词、句含义。理解词、句含义。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文章这个整体,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考虑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7、(联系具体语境;联系立意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词语的情感色彩;联系描写和修辞角度)。A、联系文章中心理解词句的含义。文章的遣词造句为中心服务。B、结合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句含义。好的词句总为表情达意服务。C、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对文中的某些词句的理解要做到瞻前顾后。3、词句在文章中作用(1)从内容上看,不同的文章对关键句的作用的理解应各有侧重。①记叙文中,重在点明题旨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②说明文中,多用以表现说明的特征和事理。③议论文中,常用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结构

8、上的作用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②文末: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照应开头。常见题型(一)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