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

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

ID:31972001

大小:2.99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1-29

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文献综述摘要:关于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分析机插水稻的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和氮素吸收与高产栽培调控技术的研究还较为鲜见。为明确水稻生长发育的特点、氮肥及高产栽培调控技术,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分蘖发生与成穗影响较高的因素,提出了形成群体分蘖成穗不同的原因,以及分析了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综述了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因素,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关键词:水稻;分蘖发生率;分蘖成穗率;蘖位;氮肥运筹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n。1¨。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水稻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传统水稻种植基本上采用人工育秧、插秧、收割的“三弯腰"方式,劳动强度大、用工比较多、季节性强。突出表现在栽植和收获两个环节上。随着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配套技术的完善与推广,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效益,是我国粮食生产中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势在必行。目前有关机插移栽的研究报道很多,主要围绕在机插常规水稻与手插水稻的对比,育秧技术的改进,分蘖发生与分蘖成穗、有效蘖位的利用等方面,而杂交稻机插报道极少。本文综述了在机插与手插条件下,常规稻生长发育、分蘖发生与利用、氮肥运筹对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本研究的意义。1影响水稻分蘖发生的因素水稻分蘖

3、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蒋彭炎Ⅱ23等的研究表明,水稻分蘖芽敏感期为三幼一基期,增加密度措施会影响一些蘖位分蘖的发生,低位分蘖发生受抑制可能是密度较大时低位分蘖芽受抑制而造成的。同时蒋彭炎n3。1扣还发现,在水培的条件下,氮素浓度会影响水稻不同节位分蘖芽的发育和发生,特别是茎鞘的含氮率与分蘖的关系甚为密切,当茎鞘含氮率为2.7%.3.3%时,水稻分蘖正常发生:含氮率低于1.3%时分蘖芽停留在三幼一基期;处于中间状态含氮率的分蘖芽发育进程滞缓。在水稻三幼一基期,’增加栽培密度和深水灌溉都会影响分蘖正常的发育,降低分蘖的发生率与成穗率。AbbasHemmat,OrangT掘n盯等人的研究

4、表明不同土壤状态对水稻分蘖发生有影响。水稻分蘖的发生还受一些数量基因的控制,可以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改善水稻的株型,通过塑造理想的株型而实现高产。杨建昌n力等对超高产水稻茎蘖数研究:采用两种栽培手段,一种为超高产栽培,一种为常规栽培。与对照相比,超高产田的茎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蘖数在生长前期较少,拔节期尤为明显。但自抽穗至成熟阶段,超高产水稻的茎蘖数略高于对照。超高产水稻的茎蘖动态表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茎蘖数相当于最终成穗数;开始拔节时茎蘖数达到最高,约为最终成穗数的1.2倍左右;此后平缓下降,抽穗期的茎蘖数等于或略多于最终成穗数,分蘖成穗率>80%,而对照田的分蘖

5、成穗率仅为60%.70%。利用强化栽培体系,即采取幼苗早栽、单本稀植、无水层湿润灌溉、增施有机肥等关键技术措施,强化稻株个体生长,强壮根系促进分蘖充分挖掘个体生产潜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在稀植和增施菜籽饼条件下,水稻分蘖期延长,2、3蘖位分蘖数大量增加,分蘖发生主要集中在低节位和栽后25天内,并且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对产量贡献大口制。综上所述,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1)水稻分蘖芽敏感期外界的影响;(2)氮素浓度对分蘖芽发育和发生的影响;(3)不同土壤状态对水稻分蘖发生的影响;(4)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发生不同;(5)种植方式不同对分蘖发生的影响。2影响水稻

6、分蘖成穗的因素成穗率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指标,有关分蘖成穗在高产栽培中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提高成穗率是优化群体质量的重要途径n阳。成穗率能很好地反映群体质量的好坏,成穗率是高产栽培追求的目标。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穗率的高低。有研究指出研究㈣:带蘖壮秧移栽后分蘖成穗率高,尤其是前期的分蘖成穗率较高。徐家宽险∞等人认为在足穗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壮秧,栽足适宜的基本苗,实行宽行距窄株距的条栽,同时通过分次搁田,控制高位蘖位的分蘖,使群体的分蘖数能平稳的下降,达到预期的穗数,最终实现高产。机插稻在产量上较其它种植方式具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其宽行窄距的定量栽培模式,利

7、于田问通风透光和个体间的协调生长,建成高质量群体,进而获得高产稳产。景启坚、薛艳凤等盥¨研究:机插、直播、抛秧等在分蘖特性上均具有分蘖叶位低、分蘖势强的特点,都容易引起无效分蘖增多、群体过大的问题。但机插是量化性栽培模式,可通过适宜的肥水调控措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控制高峰苗,使成穗率达75%以上;而直播、抛秧稻由于难以准确把握基本苗和秧苗的空间分布,成穗率低,一般只有50%巧O%。此外,直播稻生育期短,特别是营养生长期的缩短,使得前期干物质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