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ID:31979580

大小:163.8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30

《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0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472—2011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Rulesforidentifyingofalfalfasalttolerance2011-11-15发布2011-11-3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472—2011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阎旭东、岳明强、徐玉鹏、刘艳昆、赵忠祥、黄素芳、王秀玲、芮松青、刘维江、刘振敏、肖宇。IDB13/T1472—2011苜蓿耐

2、盐性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苜蓿的耐盐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本标准适用于苜蓿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耐盐性鉴定及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3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T2930.2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GB/T2930.4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DB13/T945—2008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耐盐性指植物能耐受高浓度盐类环境

3、而生长发育的性质。3.21/2日本园试通用配方营养液指采用日本园试通用配方营养液普通剂量的1/2。3.3活苗数指经过30d盐处理培养仍正常存活的幼苗数。3.4对照处理品种内不加NaCl胁迫的处理。3.5性状相对值为消除各品种本身发芽率的不同所带来的生长误差,其值为某处理下,该性状值与对照处理值的比值,具体各计算公式见5.1.2。3.6对照品种为比较鉴定材料与公认耐盐品种的差异而设定的对照品种,本规程中以中苜一号作为对照品种。1DB13/T1472—20113.7耐盐指数耐盐指数做为苜蓿芽苗期耐盐性评价的综合指标,是指供检品种相对耐盐指标之和与

4、对照品种相对耐盐指标之和的比值。4耐盐性鉴定方法4.1鉴定准备4.1.1培养器皿的选择采用长12cm宽8cm高4cm的塑料盒为培养器皿,使用前要求培养盒洁净。4.1.2种子选择与前处理4.1.2.1种子选择种子选取符合GB/T2930.1的要求,混合充分随机选取;种子质量应符合GB/T2930.2、GB/T2930.4的规定。每盒鉴定种子用量50粒,3次重复。4.1.2.2种子的前处理播前种子做预处理,以打破其休眠。一般种子播前暴晒2d~3d,当年收获的种子暴晒3d~5d。种子消毒符合DB13/T945—2008中规定:在完成种子休眠处理后,

5、在70%酒精中浸泡30s后,用40%的次氯酸钠(Na3ClO)溶液消毒30min,无菌水清洗4次~5次,晾干备用。4.1.3培养基质的制备选择粒径为1mm的蛭石作为培养床。蛭石在试验前100℃高温灭菌2h。4.1.4营养液和鉴定盐溶液的制备营养液选用1/2剂量日本园试通用配方营养液,配方见附录A。在营养液中加入NaCl,配置成浓度为0.7%、0.9%和1.1%的盐溶液(培养液),并选择不加NaCl的营养液作对照。4.2鉴定方法4.2.1播种将85g的蛭石培养基质装入培养盒中,高约3cm;浇入80ml的培养液,压实压平;将经过预处理的种子50粒

6、均匀摆放在培养基质上;称10g蛭石培养基质均匀覆盖表面,压实压平。4.2.2培养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在20°±1°C之间,出苗后要求用光强(6000~7000)LuX,16h/8h/d的光照处理。每48h称重,补充缺失的营养液。补充营养液时将称量好的营养液沿培养盒壁缓缓加入。定期观察发芽、出苗及生长情况。鉴定培养30d后进行耐盐性状鉴定评价。5耐盐性评价5.1性状统计值的调查与计算2DB13/T1472—20115.1.1性状调查5.1.1.1发芽率培养第10d调查发芽数,计算相对发芽率,发芽符合GB/T2930.4中发芽试验的规定。5.

7、1.1.2活苗数第30d调查生长良好的幼苗数量。5.1.1.3干重第30d随机取10株幼苗烘干,称量干重,计算相对干重。5.1.1.4苗高第30d调查,幼苗高度从分根点到幼苗最高点距离。计算幼苗相对高度。5.1.1.5幼根长第30d调查,根长为分根点到最长根部,计算相对幼根长。5.1.2统计值的计算连续培养30d,统计在0.7%盐浓度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活苗数和相对干重;在0.9%盐浓度下的相对苗高;1.1%盐浓度下的相对幼根长。计算方法如下:a)相对发芽率:发芽第10d统计在0.7%盐浓度下,处理发芽数与对照发芽数的比值。b)相对活苗数:培

8、养第30d统计0.7%盐浓度下存活苗数,计算活苗数与供检种子数的比值为相对活苗数。c)相对干重:幼苗第30d在0.7%盐浓度下,称量10株幼苗干重,计算处理幼苗干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