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

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

ID:31991567

大小:59.2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30

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_第1页
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_第2页
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_第3页
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_第4页
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米洛舍维奇 [人物传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米洛舍维奇米洛舍维奇米洛舍维奇:政治风浪中的“不死鸟”1999年3月24日晚,近百架战机在夜幕掩护下悄然从意大利的军用机场起飞。不久,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向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开始了。一个小时后,南联盟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他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英勇抗击着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的轰炸,并且历经一个多月而不退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战火硝烟笼罩巴尔干大地时,人们不得不向敢于与强大的西方抗衡

2、叫板的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投去敬佩的目光。在一些西方人眼里,他是巴尔干一系列麻烦的制造者,冲突因他而起;但在支持他的人眼里,是他在危急的关头拯救了塞尔维亚,拯救了南斯拉夫联盟,他是民族和国家的骄傲。米洛舍维奇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称他是“民族英雄”,有人称他是“历史罪人”;有人将他视为“天使”,有人把他看成“恶魔”;有人认为他狡诈阴险,有人赞美他智慧超群。但不论褒贬,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他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政治强人。他历尽无数政治风波。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南联邦分裂和内战中,他处变不惊,始终在风口浪尖上跳舞,被誉为政

3、治风浪中的“不死鸟”。他手握大权10年有余,经历的危机一浪高过一浪,经受的国内外压力一阵强似一阵,都能从容应付,始终是南斯拉夫的第一号人物,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敢于同西方大国正面对抗,而西方国家却不得不同他坐下来谈判。西方将他视为“眼中钉”,恨不得他尽早下台,于是对南采取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等手段,企图以压促变,但无济于事。米洛舍维奇不仅牢牢地控制着局势,而且在国内的威信越来越高。在解决波黑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上,西方将米洛舍维奇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近4年来先后74次赴贝尔格莱德谈判

4、的原因。他坚持原则,但并非不肯让步。在原则问题上,他坚定不移,其信念是:南联盟可以成为别人的好伙伴,但“决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奴仆”。他的巧妙之处在于他知道如何同对手周旋,并在适当的时候敢于说“不”。他热衷于政治,但对与权力相生相伴的附属物,如金钱、美色以及虚荣毫无兴趣,不搞个人崇拜,不追求享乐和排场,生活作风严谨。正因如此,不管西方在政治上如何贬低和咒骂他,却在生活作风上对他无可挑剔,连反对党也抓不到他的任何把柄。他经历过大风大浪,但多年来让他最感棘手的还是科索沃问题。本来,这纯属南联盟的内政,应以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纠纷,只

5、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肆意插手和干预,才使危机更加复杂。面对北约的军事压力和最后通牒,他坦言道:“科索沃比我的脑袋还重要,你叫我还要怎样让步?”“你们实在要打,那就来吧!”当北约将战争强加给他和他的国家时,他毫不畏惧,组织领导了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他及时将国家转入战时体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总动员,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同抗敌的局面,广大军民表现了不屈从强权、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进行外交努力,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揭露北约的战争罪行,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推行“避敌锋芒,持久抗敌”的军事战略,最大限

6、度地保存军力,并善于捕捉战机,适时进行反击,使北约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彻底破产。北约可能太迷信武力了,以为空袭只需一至两周,南联盟就会屈服,然而,其结果如何呢?就连一些北约国家领导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低估了米洛舍维奇,低估了南联盟人民。轰炸非但没能使他们屈服,反而使南联盟的各种政治力量都团结起来,“炸弹加强了米洛舍维奇的地位”。二当米洛舍维奇在1997年7月的南联盟总统选举中获胜时,《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称他为政治风浪中的“不死鸟”。的确,面对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以及波黑内战和西方长期制裁等,他都能沉着应付,

7、处变不惊。他的政治技巧使他一次又一次渡过危机,始终牢牢掌握着最高权力,成为铁托逝世后名副其实的南斯拉夫第一强人。“有朝一日,你将是第二个铁托”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族人,1941年8月20日出生在贝尔格莱德东南郊的波扎雷瓦镇,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其父亲斯维托查是一名来自黑山的东正教牧师,母亲是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共产党积极分子。他从小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很受家人和学校老师的喜爱。他特别爱整洁。每天上学时都穿着雪白的衬衣,领带打得端端正正,而且不愿意和穿着邋遢的同学玩耍。据他的同学后来回忆说:米洛舍维奇

8、总爱“把自己想像成车站站长或彬彬有礼的公务员”。他的童年似乎不大幸福。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其父亲却离家出走,独自到黑山当教师,最后在1962年自杀。当小学教师的母亲将他一手带大,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直深爱着他的母亲也在1974年自杀身亡。破碎的家庭、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