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品牌策划方案

李宁品牌策划方案

ID:31995277

大小:29.2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30

李宁品牌策划方案_第1页
李宁品牌策划方案_第2页
李宁品牌策划方案_第3页
李宁品牌策划方案_第4页
李宁品牌策划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宁品牌策划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牌策划书商务运营150411杨俊前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更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创造了良好发展的契机。十八大要求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各类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强,运动服装、运动鞋帽、运动食品和运动饮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然而作为李宁这样新兴的民族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李宁不仅受到阿迪达斯、耐克等洋品牌的打压,还要与李宁这样的国内品牌竞争,并且不时存在着被一些三线品牌蚕

2、食市场份额的可能。较其他国内品牌,李宁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是由2010年以来,市场销售额逐年降低,品牌认知度下降,与其他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无论在策略的选择还是在应用上都稍显稚嫩。在激烈而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李宁公司还需通过改进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品牌形象来改变目前的窘境。为此,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策略实现品牌的重塑,提升新老顾客对李宁的品牌形象,提高销售业绩策划的目的 使李宁品牌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的领跑者,推动中国体育及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业绩,增加企业连锁店数量,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向多

3、元化发展。打造李宁品牌效应,提升李宁品牌的品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前市场状况和市场前景分析 1、品牌在现实市场中的表现  总体来说,2008年以前,李宁的国际化一直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相对平稳地行进着,在公司内部实行人才的国际化,而对外则在推行品牌的国际化。但2008年以后,李宁的前进的步伐却突然失去了节奏,不知所措。整个2009年,李宁新增店铺1004间,达到7249间。凭借奥运的余威,李宁8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国内体育市场的第2名,距离耐克只有一步之遥。公司高层曾将2010年的销售目标定为突破100亿元。与此同时,身为阿迪,耐克在中国的

4、最主要代理商的百丽却在关闭店铺,收缩业务。这无疑是中国体育市场其实已经出现了衰退的信号。遗憾的是李宁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依旧在奥运和民族的热情中前进。2010年,李宁公司决定重塑品牌,加快其国际化步伐。这次的品牌重塑也是为了解决李宁消费群体老龄化的问题。李宁公司在2006~2007年的市场调研显示,超过50%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40岁之间,这与公司的期望严重不符。一个典型案例是,虽然李宁早在2002年就喊出了“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的口号,但是阿迪达斯2004年提出“没有什么不可能(Impossible is

5、 Nothing)”之后,李宁却就此蒙上了“抄袭”的冤屈,时至今日,大部分年轻消费者都还一厢情愿地认为李宁山寨了阿迪达斯的创意。这样的切肤之痛无疑进一步坚定了李宁公司寻求国际化的决心。为了吸引年轻人,李宁公司将之前的标语更换为“90后李宁”,而这只是开始。今天,几乎所有人在复盘李宁动荡根源的时候,都会将矛头指向2010年换标时“90后”的提法,似乎这是李宁品牌重塑失败的罪魁祸首,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即便没有“90后”的提法,李宁的品牌重塑也注定不会取得预期的成功。李宁的国际化思路是:先品牌国际化,然后市场国际化,无疑,这只是李宁公司的一厢情愿。

6、为了争取年轻消费群体,公司聘用了来自台湾的CMO方世伟,但是拥有国际化背景的他对大陆的文化元素的把握是错误的,最终在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对于国际化进程,公司高层本来的构想是2009年~2013年是李宁国际化的准备阶段,2013年后要全面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为了赶上这一时间表,李宁公司放弃了在篮球上与耐克“死磕”到底,转而将羽毛球作为公司的战发展方向,这明显暴露出决策层急于求成的心态。而为了实现对于主流运动项目的覆盖,李宁“东拼西凑”了一支肤色各异的国际化代言人团队。2010年3月,李宁签约了“标枪王子”托希尔德森,即便是体育迷也很难知道他究竟是何 许

7、人也。10月份,李宁又莫名其妙地签下了已经过气许久的前百米飞人鲍威尔,此时的短跑赛场早已是“闪电”博尔特的天下。李宁的广告里的确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面孔,然而品牌的影响力却在走下坡路。多年来的战略摇摆不仅消耗了公司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也埋下了众多的隐患,此时的李宁公司实际上已经有些不堪重负,而激进的品牌重塑最终成为了压垮李宁的最后一根稻草。2010年年底举行的2011年二季度订货上,李宁的服装产品和鞋产品平均零售价格均上涨超过8%,但订货数量却分别下降超过7%和8%,订单总值计算折扣后较2009年同期下降约6%。李宁品牌价值的提升不足以支撑其产品价格的提升,

8、这其实已经是在宣告李宁的品牌重塑失败。透过惨淡的表象,我们可以看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