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企业改革

公有制企业改革

ID:32002134

大小:83.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1-30

公有制企业改革_第1页
公有制企业改革_第2页
公有制企业改革_第3页
公有制企业改革_第4页
公有制企业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有制企业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有制企业改革上讲小结公有制企业的起源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公共过道”的经济分析计划还是市场?——20世纪的选择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逻辑改制案例研究科斯定律与企业改制1上讲小结从年轻的科斯那里学什么?在经济学传统与可观察的真实世界之间方法论:可操作的与真实的前提缺一不可问题主导把费用概念运用于组织分析通过组织的选择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公司:市场里的一个特别合约企业家协调的限制条件合约结构与公司理论2本讲引言1978年,一个大型日本经济代表团应邀考察了中国以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没有企业”,因为中国的国有经济机构全部是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他们忽略了:中央

2、计划经济可以使国家成为一家超级公司。问题是,当“自觉力量的小岛”完全替代了“市场的海洋”,全部经济活动靠国家超级公司来组织时,其运行费用之巨大可能抵消“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3公有制企业的起源思想和理论基础“消灭私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保护私人拥有消费资料的所有权,消灭私人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列宁(1918):全部劳动者成为国家工厂的雇员国家行为的实践: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中央计划经济的微观基础:消灭/限制市场关系后的超级国家公司4关于公有制企业的解释当市场重新开放后,为什么公有制企业显出竞争弱势?历史负担过重?重复建设之害?“委托-代理”链条

3、太长?代理成本太高?内部人控制?(谁是外部人?)比较与参照: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基金经理资本主义”5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公有制企业的两个性质第一,自然人不得合法拥有生产性资料第二,非市场合约性含义:自然人无权缔约,“公司”没有可追溯的最终委托人。结果:生产要素由行政命令配置,生产组织属于政府行政机构的一部分,生产和销售由计划决定。经济运行由各级国家代理人推动,目标是增加“国家租金”。6问题、观察与思考问题是:私人产权真的被完全消灭了吗?观察:公有制企业同样要利用人力资源,包括人的天赋、体力、努力、责任心、创造力与学习能力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源天然属

4、于个人的特性在公有制下没有被改变计划公有制不承认私人产权的合法地位,但从来无法消灭事实上的私人产权因此,需要“体制替代品”政治运动、“行政等级制”和“物质刺激”7“公共过道”分析观察一下“公共过道”吧问题:公有的?私有的?法律所有权与事实上的所有权分离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但在实际上存在的私人产权经济分析:此类产权对行为的影响放弃“因名责实”的思维方式8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逻辑出发点:开放与引入市场竞争从产品市场到要素市场“剩余控制权”从行政机构逐步向企业家转移过渡性体制:“控制权回报”横店模式的经验研究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权新的选择:重建剩余索取权来

5、约束企业控制权,还是回收企业控制权9艰难的实践公有制企业内人力资本定价:从直接定价到间接定价转向契约体制(合同工与聘任制)有市场竞争力的薪水年薪制分享利润以及使分享利润成为一种“权利”资本化的利润分享权高管(经理)持股经理层收购企业(MBO)为什么间接定价?10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背景上海远通纺织机械厂,1995年前国家最好的纺织机械设备制造商没有市场能力扭亏还是破产?上海纺织业背水一战:年薪制、竞争上岗、风险抵押、经理持股、期权期股吴玲玲的故事11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续)进入破产程序的远通机械厂吴玲玲等33位经理出资100万元上海纺织控

6、股集团出资1200万现金上海埃通有限责任公司(1300万股本金)7.7%92.3%其中:吴玲玲出资20万元(5万元自有,5万元自借,10万元纺织控股集团贷款)周副经理出资11万元;支部书记出资10万元;其余中层经理出资59万元,人均1.97万元。收购设备人员竞争待聘持股经理与零股董事长1997年方案12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续2)经理层出资持股100万股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出资1200万股上海埃通有限责任公司(万股本金)5.88%70.59%持股经理与持股董事长1998年方案吴玲玲等5位高级经理期股400万股行权期为3年23.53%2001年底结构

7、13案例2:昌亚造纸机械厂背景镇办企业(山东淄博市周村区);1990年以来改制:1990年“股份合作制”,员工折股30%;1992年向社会发行可流通股份;1994年集体减持股份,经理层借贷持股48%;1995年在ZBSDAQ市场挂牌交易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在第三步改制中借贷持股2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8%(其中总经理占24%);按1.5元/股计,经理层总金额430万元;14案例2:昌亚造纸机械厂(续)1994年,昌亚公司完成产值5577万元,销售收入5566万元,实现利润331万元,年底股东分红息高达52.8%。1995年,企业分红10%,全用现金支

8、付,且按1比1的比例送股,使企业的总股本达1000多万股,达到公司法规定的股份公司的股本水平。1996年又每股送0.43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