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 [文学评价]

普希金 [文学评价]

ID:32008785

大小:164.92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1-30

普希金 [文学评价]_第1页
普希金 [文学评价]_第2页
普希金 [文学评价]_第3页
普希金 [文学评价]_第4页
普希金 [文学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希金 [文学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普希金生平与创作引子十九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文坛,正处于发展阶段。俄国文学史上虽有流传久远的英雄史诗和少数国内有影响的作家,但却缺少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作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普希金登上俄国文坛,虽然他的全部创作活动只有二十年,但他却发展了十九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并开拓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他在诗歌、散文、戏剧各个方面,为俄国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继普希金之后,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俄国涌现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作家,创作了几十部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名著,推动与加速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人称

2、普希金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苏联学术界称普希金文学遗产的研究工作为“普学”。要了解和研究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首先,应考察与研究普希金的文学宝库。时代和大地的儿子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于一七九九年六月六日(俄历5月26日)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之家。普希金家族虽非当朝的显贵,但在俄国历史上却颇有声望。普希金的远祖系普鲁士移民,其后代曾屡任历代沙皇重臣。他们中有人在军、政界颇有建树,但也有人因反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而被判处死刑。诗人的祖父列夫·普希金在一七六二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同彼得三世的夺权中,由于站在彼得三世一边而

3、获罪。普希金家族正是由于历史关头的几次错误抉择,才未能获得宫廷特殊恩典,因而始终处于普通贵族之列。诗人的母系,也有几人是沙俄历史上的名将。他的外曾祖阿勃拉姆·汉尼拔生于阿比西尼亚,是一个部落酋长之子。后被土耳其俘虏至伊斯坦布尔,又从土耳其被带至俄国宫廷。彼得一世发现了这个黑人的聪明才智,送他去法国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彼得堡任数学和军事工程学教授,曾获少将衔并任要塞司令职。汉尼拔的几个儿子,后来大多在俄国海军及军事工程方面任要职。这一切,就是诗人后来引以自豪的“六百年世家”的因由。普希金的父辈,虽然也都曾在沙皇军队

4、中任职,但后来冷淡仕途、热衷文学。父亲谢尔盖·普希金喜欢法国文学,堪称俄国最早的“莫里哀专家”,常在家中排演莫里哀戏剧。谢尔盖·普希金比较开明,他允许儿子随意浏览自己丰富的法文藏书,还允许孩子坐在客厅中听他们同客人关于文学艺术的谈话,这对未来的诗人产生了良好的启蒙作用。伯父瓦西里·普希金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十九世纪初他在围绕着改革俄语的新旧派——卡拉姆辛同希什科夫的斗争中,站在改革派卡拉姆辛一边。后来还一度担任过这一派的文学社团“阿尔扎马斯社”社长。伯父瓦西里·普希金同一些文化名流常有交往,就连卡拉姆辛也曾出

5、入其府上。这些著书立说的大人物以及他们生动的谈吐,都给小普希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诗人的双亲——谢尔盖·普希金和纳杰日达·奥西波芙娜对长子的文学兴趣都起过有益的作用,但却作的不够系统和耐心。又加之他们偏爱次子列夫,往往对长子责备过多,所以对小普希金的影响并不持久。伯父瓦西里·普希金恰好弥补了这一遗憾,他很早就发现了侄儿的聪颖和诗才。如果说外祖母教会了普希金拼读俄语,奶娘阿林娜·罗吉翁诺芙娜曾用她那生动的民歌和迷人的故事给小普希金以熏陶的话,那么第一个教普希金写诗的则是伯父瓦西里·普希金。正因如此,诗人才终生敬重、挚

6、爱伯父,并称他为“我的诗父”。小普希金的另一个幸运是他的几个启蒙教师均非乎庸之辈。第一个家庭教师蒙弗尔伯爵受过上流社会的教育,是个画家、音乐家。教法语与拉丁语的卢斯洛先生,具有颇高的写诗才能。教他俄语的别利科神甫,也是个颇有名望的传教士。这几位启蒙教师对未来俄罗斯民族诗人的成长,起到了光荣的引路人和辛勤的园丁作用。一八一一年一月,沙皇政府决定成立贵胄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建校的目的是为沙皇政府培养政治人材,校址设在彼得堡郊区叶卡捷琳娜皇宫的皇村陈列馆。八月上旬,伯父瓦西里·普希金带领侄儿到彼得堡通过了考试,十月十九

7、日皇村学校正式开学。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首的皇室成员、国务会议成员、东正教总会的神职人员等出席了这一典礼。这充分反映了宫廷及政府对这所学校的重视。皇村学校的学制为六年,讲授中学及大学课程。学校拥有一批思想进步、确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如先后讲授俄语和拉丁语的科尚斯基与加里奇,教授修身课的库尼曾等。他们对普希金的思想和诗才的发展,都有过重大影响,诗人终生怀念他们,曾多次在诗中缅怀自己的老师。政府原拟以敌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精神来培养这批贵族子弟。但统治者们没有预料到,皇村学生们在入学的第二年正逢一八一二年爆发的卫国战

8、争。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六月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国。俄国军队节节败退,直至放弃莫斯科。拿破仑的入侵充分暴露了专制农奴制俄国的腐朽和虚弱,并带来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神话般的传说。亡国的威胁震惊了整个俄国,出现了民族觉醒、同仇敌忾的崭新局面。莫斯科人民坚壁清野,临撤退前一把大火烧了莫斯科。这场大火烧了三昼夜,拿破仑的军队入城后面对着一片断垣残壁,缺粮、无房、又加上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