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龙的奉献精神

李元龙的奉献精神

ID:3200988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0

李元龙的奉献精神_第1页
李元龙的奉献精神_第2页
李元龙的奉献精神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元龙的奉献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元龙的奉献精神[党的建设]王建  约3206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李元龙真情帮民富,真心解民忧。他常说“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满着真情实意,没有半点虚夸。村民这样评价他:“李书记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工作。”他是大泉村的“拼命三郎”。  李元龙,南京市竹镇镇大泉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村支书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带领全村百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穷山恶水旧面貌,走上了脱贫致富新道路。他积劳成疾,47岁被诊断患晚期胃癌,倒在未竟的事业岗位上。出殡那天,上千村民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两里长的小路摆了十几处祭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何以能赢得众多村民的

2、无限拥戴?何以能获得如此的身后哀荣?  一心以民、艰苦奋斗、甘愿为民众付出一生。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当村支书是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如果通过三五年的奋斗,乡亲们还不能富裕起来,我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书记。”1999年,李元龙从镇工业公司经理调任穷困落后的长庄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就挨家挨户问情况,了解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当得知有几户人家已经揭不开锅,他马上到镇政府找民政,给每家领来100斤大米救急。村民反映灌溉用水跑冒滴漏严重,往年要雇几十个人看水,花费上万元。他当即决定看水的活由村干部来干。整整20多个昼夜,他早出晚归奔走于沟

3、渠涵闸之间,眼圈熬红了,人累瘦了。秋后结算时,村民们惊喜地发现,看水费仅花了几千元,比往年减少支出近70%。李元龙用真心付出换来了村民对他的信任。  2001年,长庄村与大泉村合并,李元龙担任合并后的大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大泉村村级债务高达6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为尽快改变大泉村的落后面貌,李元龙带领村干部,把致富的思路锁定在修路、栽树和外出搞劳务上。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战,建成了3.2公里水泥路、5公里多石子路,大泉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他带领大家进行中低产田改造,10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油条沟”、“烧饼田”改造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沟

4、渠配套”的良田。李元龙鼓励大家外出打工挣钱。先是发动群众搞土地流转,每人只留半亩口粮田,其余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意杨。在他的带领下,大泉村面貌迅速改观。2002年村里就还了18万元债务,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200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成为全区后进村转化的典型。  点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李元龙真情帮民富,真心解民忧。他常说“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满着真情实意,没有半点虚夸。村民这样评价他:“李书记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工作。”他是大泉村的“拼命三郎”。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着这份感情,他跑遍了全村的每家每户。谁家

5、有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为了能早一天让大泉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他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忘我无私的崇高境界。  一生为觉、矢志不移、甘愿为觉献出生命。  在同事眼里,李元龙既是好班长,又是好大哥。作为全村的带头人,他处处率先垂范。“我们代表一级组织,代表着共产党,代表着基层干部,不能坏了党在基层的形象。”长庄村和大泉村合并时,一些村组干部认为穷村工作难度大、报酬低,想趁合并之际“撂挑子”。李元龙得知后连夜找他们谈心、做工作。他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群众越需要我们出来领头,不干出个样子来,对不起父老乡亲呀!”他反

6、复跟各村民组长交心:“大泉村底子薄,但弱村和弱村联合也会‘负负得正’啊!关键就看我们党员、干部如何去开展工作。如果遇到困难就躲,见到问题就回避,那还算合格的共产党员?只要我们上下拧成一股绳,苦干三五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乡亲们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一句句朴实的话,句句在理,字字入心,村组干部们在李元龙的感染下,心定了,气顺了,队伍稳了。  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李元龙想的仍然不是自己,而是告诫家人:“不许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许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他想到的还是村里的各项工作,乘村主任和4名村组干部到家里探望之机,李元龙在病床前召开一次支部扩大会,仔细了解村里的工作进

7、展,详细询问困难户的脱贫情况,和大家一起展望大泉村的美好未来。句句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却没有一句说到自己。这个特殊的支部会一开就是两个多小时。他最后交待大家:“我可能不行了,你们一定要带好这个班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让全村的村民富起来。”  点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农村党的基层工作。农村工作情况复杂困难重重,基层干部付出多、责任大、收入低。然而,李元龙始终带着责任带班子,始终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村民心目中树立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