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ID:32020295

大小:1.81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1-30

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_第1页
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_第2页
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_第3页
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_第4页
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中文摘要研究背景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专业名称:学位申请人:指导老师:眼科学李昂张秀兰副教授中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眼科诊断和治疗技术使可逆性眼病如白内障和角膜病等的治愈成为可能;但是,一些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如青光眼依然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疾病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嗳待解决的问题。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特征性视野缺损是青光眼的二大特点。然而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经典理论之一认为兴奋性神经毒谷氨酸升高激活NMDA

2、受体,引起RGCs内钙离了增高是导致RGCs凋亡的重要途径。伍{是从眼内升高一谷氨酸释放RGCs凋亡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联系起来的?通过前期研究,我们课题组首先提出并阐明了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嘌呤调节机制:青光眼高眼压引起嘌呤信号ATP释放,作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P2X7受体,引起钙离子内流和谷氨酸释放,后者激活NMDA受体引起进一步级联反应,钙离了大量内流超载后最终导致RGCs的凋亡。已有实验证明压力、损伤、应激等均可刺激ATP释放。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体外视网膜细胞加压后的上清液以及激光诱导的猴眼青光眼模型中的玻璃体液均

3、有ATP的不同程度增高;近期我们实验小组发现经房水静脉注射高渗盐水建立的大鼠青光眼模型玻璃体腔t勾ATP也同样增高(待发表数据)。那么l临床高眼压青光眼病人眼内嘌呤信号的调节状态如何,即高眼压青光眼病人是否同样有ATP升高?因此,本课题拟检测l临床青光眼病人房水中的ATP水平,探讨高眼压下ATP的释放及其临床意义。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f11的研究中文摘耍众所周知小梁是房水排出的丰要阻力位置,该流出通道不畅将直接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存在诸如小梁网细胞数量减少、吞噬再牛功能降低,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分布改

4、变致小梁网的顺应性降低等结构功能异常。既往研究表明嘌呤P2X7受体激活后有诱导凋亡和促进纤维支架增牛重构的作用。如果房水中有慢性异常增高的ATP,可以推测其可能通过该受体对小粱结构和功能产牛.影响而导致眼压的进一步升高。日前国内外尚未有文献报道小梁网细胞是否有P2X,受体表达,因此,本课题亦首次对人眼小粱网细胞上P2X7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嘌呤信号转导与小梁结构和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临床基础研究高眼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嘌呤ATP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一.

5、研究目的检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嘌呤ATP水平。探讨高眼压下ATP的释放及其临床意义。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研究选择T2005年1月至2006年10ft间在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和白内障病区确诊的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4眼(A组);虽经用药术前眼压仍然高于正常的慢性高眼压青光眼33例34眼(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4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lO例10眼)(B组):经过用药术前眼压降至正常的慢性青光眼22例24眼(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N1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例8眼)(c组);

6、老年性白内障18例18眼(D组)。术中行前房穿刺抽取房水标本-80"C保存待检。2.研究方法利用萤光素.萤光素酶牛物发光法,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方程来测量计算房水标本中的ATP浓度。预试验确定该方法的可行性。所有正式试验均由同一试验者在相同条Ⅱ嘌呤调节机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Ifl的研究文摘要件下完成。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入院时及处理后的眼压情况、病人用药情况、房水ATP的浓度、眼底的杯盘比。三.结果通过萤光素一萤光素酶牛物发光法测定,A、B、C、D四组患眼房水中ATP浓度(nmol/L)分别为:O.224+_0.036、O.232

7、_+0.038、0.139_+0.038、O.025+-0.004。术前高眼压A、B组病例较术前眼压正常C、D组房水ATP水平显著Yt高,而入院曾有高眼压史的C组亦较眼压始终正常的D组为高。使用降眼压药物的B、C组ATP水平与所用药物的时间、种类之间无相关性。对于急性高眼压A组病例,眼压增高的水平与ATP水平之间紧密正相关。而对于慢性长期高眼压B组病例,眼底的杯盘比与ATP水平之间相关。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实验人眼小梁网细胞的纯化培养及其P2X,受体的表达一.研究目的纯化培养鉴定人小梁网细胞,研究是否有P2X,的表达及表达情况

8、。二.方法与材料利用角膜移植后的5个眼球各获取l份小梁组织,行体外细胞培养,其中有细胞牛长的统一传至第3代进行鉴定。成功培养的小粱网细胞取第4、5、6代进行试验。利用RT-PCR检测小梁网细胞的P2X7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第4代小梁网细胞上P2X7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三.结果5个眼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