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

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

ID:3202779

大小:48.3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1-20

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_第1页
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_第2页
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_第3页
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_第4页
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县--水库工程防洪度汛方案批准:审核:编写:目录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11.2行政标准和规范12工程概况12.1自然条件12.2目前的工程形象面貌32.3计划2016年汛前及汛期的施工项目33防汛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43.1防汛指导思想43.2防汛工作的目标44防汛组织机构及防汛值班制度44.1防汛抢险领导小组成员44.2防汛领导小组组织机构54.3防汛领导小组职责54.4防汛值班制度65汛前及汛期的工作计划65.1汛前的工作安排65.2汛期的主要工作安排65.2.3供水管线施工75.2.4石料场的开采及加工

2、76防洪度汛标准77防汛重点项目及度汛措施87.1汛期重点项目87.2各项目主要度汛措施87.3汛期危险源的排查和监控98度汛保障措施108.1通讯保障108.2物资保障108.3队伍保障108.4电源保障119重点部位防汛抢险应急预案119.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119.2预防与预警129.3防汛抢险应急处置139.3.1响应分级1310附件141编制依据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2行

3、政标准和规范1、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2014;2、--水库《初步设计文件》;3、黔东南州水利水利工程防洪度汛相关文件;4、县--水库防洪度汛要求。2工程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质条件(1)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址区河段长300m,下游末端距离上--村约300m。河流从上游自东向西流进坝址区,再呈“蛇形”流向下游,河段总体蜿蜒;坝址段河谷为不对称“V”字型谷,河床高程730m~740m,设计正常高水位767m时,谷口宽66m,宽高比2.6;左、右岸山脊高程大于850m,为侵蚀河谷地貌。左岸坡地形零

4、乱,为一独立凸出的山脊地形,上、下游侧均为切割较深的负地形,750m高程以上地形坡度为15~25°左右,760m高程以下地形坡度为35~55°。坝址右岸地形总体为一凸出的山脊地形,下游侧发育有小型冲沟,切深约3~155m,岸坡总体上游侧陡,下游侧缓,下游侧地形坡度25~35°左右,上游侧地形坡度35~50°。河床宽10~30m,河流比降约1.16%,总体较平缓、狭窄,无深大跌坎发育。坝址区位于上--背斜北西翼,距该背斜核部约150m,强风化层以下岩体较完整,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N45°~55°E/NW∠6

5、0°~75°,总体倾向右岸偏下游,坝址区未见其他较大地质构造形迹。(2)输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输水线路为管道形式,管道经过上--、下--、顿洞、下皮林等村寨。该供水线路主要建筑物包括输水管道、隧洞、高位水池等,主干线路平面桩号长16.302km。岸坡覆盖层一般厚0~12m,无较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自然边坡总体稳定,开挖后局部可能有小规模滑塌,对工程影响较小。2.1.2气象、水文条件(1)气象条件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据县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

6、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36.5℃(1966.8.17),极端最低气温-9.3℃(1977.1.30);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为189.1d,日降水量≥10.0mm日数39.4d,≥50.0mm日数2.7d;平均日照时数1324.4h,占可照时数的30%;全年雾日数24.5d,雷暴日数10.0d,平均相对湿度83%;平均降雪日数为9.1d,积雪日数为5.2d,平均风速为1.9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50年一遇最大风速18m/s;平均无霜期277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55.6mm,多

7、年平均陆地蒸发量575.9mm。区域内降水量充沛,参照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1302.6mm,年最大降水量为1759.2mm(1994年~199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886.3mm(1998年~1999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54.3(1999年7月)。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秋季低温绵雨、倒春寒、霜冻等。(2)水文基本资料15皮林河流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邻近流域设有南哨、寨蒿水文站。距离设计流域较近的雨量观测站还有水口、中潮、茅贡、孟彦、双江、贯洞雨量站,气象站有县气象站。从周边水文测站的情况上

8、看,南哨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为1161km2,为设计流域集雨面积的247倍,寨蒿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858km2,为设计流域集雨面积的183倍;两测站控制流域面积均为水库流域面积的100倍以上,流域面积相差太大,因此不宜选用上述水文站作为参证站。从周边雨量测站的分布情况看,中潮雨量站是距离水库流域最近的雨量观测站,直线距离仅14.3km,但由于该测站仅测有降水资料而无蒸发资料,--水库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