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

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

ID:32049346

大小:4.91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1-31

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_第1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_第2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_第3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_第4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与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日期:保护知识产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第四军医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第四军医大学。本人保

2、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第四军医大学。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含电子版,保密内容除外),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并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内容的浏览和下载服务。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电阻抗断层成像头模型系列及其实验研究研究生:杨润楠导师:董秀珍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西安710032中文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impedancetomography,EIT)是一种根据生物组织的电阻抗特性来形成人体内电阻抗

3、断层图的技术,与传统医学成像技术相比,首先它可以实现功能成像;其次不使用核素或射线,对人体无害,可以重复使用。目前这一新型技术受到国内外临床医学与生物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脑EIT成像研究中,由于脑组织受高电阻率的颅骨和低电阻率的脑脊液的包绕,头部电阻抗断层成像检测时电流从头皮分流,因此头部EIT信号提取的难度要远高于常规EIT。为研究颅骨等因素对头部EIT研究的影响,根据颅骨等的电导率分布制作颅骨模型并用于EIT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头部EIT成像模型实验时用到的颅骨模型都是均匀电导率分布的模型,根据相关组织阻抗的基础测量中

4、发现颅骨不同位置的电导率不一致,含有板障层的厚颅骨电导率较不含板障层的薄颅骨电导率大,最大相差3-4倍的这一现状,本研究研制了新型的头部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研究工作,主要有:1)非均匀电导率颅骨EIT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为研究颅骨电导率的非均匀性分布对EIT成像的影响,分别制作电导率2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用于EIT模型实验,对比分析颅骨电导率非均匀分布对成像结果的影响。选用上海硬石膏作为制作均匀电导率颅骨模型的材料,选用上海硬石膏和贺利氏石膏作为制作非均匀电导率颅骨模型的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非均匀电

5、导率物理模型为半球形,内径185mm,壁厚5mm,电导率较高部分和电导率较低部分的电导率分别为0.014s/m和0.0032s/m,面积之比为3:1;制作的均匀电导率物理模型与非均匀模型大小、形状一致,电导率为0.014s/m。分别用两种颅骨物理模型进行EIT目标成像,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均匀电导率颅骨模型,在非均匀电导率模型内成像目标远离电导率较低一侧,且所在位置边界电压扰动量相对降低,因此说明颅骨模型的电导率非均匀分布对扰动目标成像定位有影响。2)高精度的半球形头部阻抗物理模型实验装置的制作和实验为进一步评价颅骨电阻率对EIT成像结果的影

6、响,特别是对模型中扰动位置的定位的精确性的影响,我们制作了高精度的半球形头部阻抗物理模型实验装置(新型头物理模型)。和原有的简单半球形头部阻抗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原有头物理模型)相比:新型头物理模型的滑动轴和旋转轴带有刻度标尺,使成像目标定位精度更精确,最小精确到1mm;新型头物理模型设计有支撑和固定颅骨物理模型的结构,可在实验过程中确保颅骨模型不会发生偏移。本实验应用新型头物理模型,在颅骨模型和脑模型电阻率五种比值的情况下对比EIT成像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在成像目标定位精确到毫米级的情况下,存在颅骨模型相对于无颅骨模型来说,目标成像更加远离边

7、界;颅骨模型的电阻率越大,成像越模糊。3)脑出血时脑脊液代偿机制对EIT成像的模型仿真研究已知血液的电阻率低于脑实质,在课题组近期的EIT动物脑出血模型实验中,动物脑部出血后的EIT结果显示对应区域电阻抗升高,因此推测EIT结果是由于颅内出血使周围脑脊液重新分布,引起脑部电阻抗分布变化的综3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结果。为验证这一推测,同时为探索脑脊液对脑EIT成像的影响规律,设计了颅内出血物理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三种圆柱形(直径分别为Ф8.5mm,Ф16mm,Ф26mm;高均为30mm)的扰动目标模拟出血点在脑脊液排开与未排开两种模

8、型中成像(其中脑脊液排开模型中脑脊液的体积变化为310cm),从0-1电极的边界电压变化量的比较可以看出,直径为8.5mm和16mm的扰动目标(出血点)的0-1电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