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

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

ID:32050045

大小:2.72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1-31

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_第1页
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_第2页
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_第3页
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_第4页
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UniversityCode:10856StudentID:M060111122ResearchonEnhancingHeatTransferoftheGas-WaterSurfaceforAutomobileExhaustHeatRecoveryDeviceCandidate:ChenglongXuSupervisor:Prof.WeijunLiuMajor:AutomobileEngineeringAutomobileEngineeringCollege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Shanghai,P.R.ChinaDece

2、mber,201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递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3、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基于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原先的粗放型、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其弊端,我国约有1/3的石油能源是被汽车所消耗,然而汽车内燃机燃烧过程中,仅有约25%用于汽车行驶及附件,30%的能量以散热的方式被消耗,约40%的能量则以尾气排放的方式流失到环境中。如果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尾

4、气废热能量,将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进而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良好的环保功效。因此,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已成为当今业内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在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中,对流强化换热手段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随着对流换热强化技术的进步,换热器换热性能不断提升,这对汽车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汽车余热换热器具体强化换热表面的强化机理和结构优化方面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强化换热技术的发展现状后,针对不连续双斜向内肋换热管的内肋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流线型的内肋形状。基于多纵向涡发生技术和场协同理论的新型强化换热管,文中使用场协同理论对其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

5、探讨,从场协同角分析该换热管优于其他常见换热管的原因,为后续的仿真和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借助ANSYS/ICEM-CFD和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圆形和方形内肋换热管都进行了建模及模拟仿真,得到不同内肋管的综合强化换热效果随尺寸变化的规律性,并对其特性尺寸(肋长l、肋倾斜角α、肋高度h和肋间距P)进行结构优化,分别得出了内肋的最优尺寸。圆形和方形内肋换热管的内肋最优结构参数分别为:l=38mm,α=45º,h=2.5mm,P=60mm和l=32mm,α=30º,h=4mm,P=60mm,其综合强化换热指标PEC分别可达1.396和1.07。此外,对圆形DISR管和方形D

6、ISR管进行了综合换热效果的优劣对比,使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圆形DISR管优于方形DISR管的原因。依据模拟仿真结果,选择三种典型不同尺寸的内肋换热管和普通光滑管为实验验证对象,设计并搭建汽车尾气热利用装置烟-水换热表面强化换热模拟实验系统。在I不同工况下,测得管进出口气体流体温度、流速、静压、水温和换热管壁温,测算出相应的努赛尔数Nu和综合换热评价指标PEC。实验结果表明,内肋换热管与普通光管相比Nu更高,传热效果更好;根据PEC指标高低找出了所选择三种典型内肋换热管优劣排序;实验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好,模拟仿真方法可信。本文研究完成了对DISR换热管的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为场

7、协同理论在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技术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关键词:汽车尾气,强化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数值模拟,内肋换热管IIRESEARCHONENHANCINGHEATTRANSFEROFTHEGAS-WATERSURFACEFORAUTOMOBILEEXHAUSTHEATRECOVERYDEVICE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theoriginalextensive,highenergyconsumptionmodelofeconomicdevelopmenth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