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

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

ID:320600

大小:70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07-23

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_第1页
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_第2页
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_第3页
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_第4页
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摘要: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最早开始研究并实用化的微传感器之一,它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应用范围广,且已经实现大批量生产,在某些领域已经取代传统传感器。进一步研制小体积高精度的微传感器,扩大其适用范围是未来的趋势。本文首先叙述了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然后针对硅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制造,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制造工艺流程,并接着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横向比较,以期优化该种传感器的工艺。关键词:微传感器;压阻式;制造工艺;设计一、引言压力传感器是用来测量流体

2、或气体压力,大规模生产的计量或传感单元。传统的压力传感器体积大、笨重、输出信号弱、灵敏度低。应用微电子技术,在单晶硅片的特定晶向上,制成应变电阻构成的惠施顿电桥,同时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和硅的弹性力学特性,用集成电路工艺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固态压阻压力传感器,它们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动态特性好、耐腐蚀和灵敏度系数好等优点。二、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原理图2-1硅杯式压力传感器原理结构由图2-1可知,当压力作用于微型硅膜片上时,硅膜片将发生弯曲和内应变(应力)。基于硅的压阻效应,当其内应变化时,必

3、将引起相应的电阻变化。当压力P按图示方向作用在膜片上,桥路上的压敏电阻R1和R3的值增加,R2和R4的值将下降。若桥路由恒压压源V8供电时,其输出电压V0可用下式表示,即:(2-1)或写成:(2-2)式中,称为压力灵敏度。式(2-2)表明,输出电压与被测压力成正比,测量,即可得被测的对应压力。因为电阻变化通常在0.01%~0.1%量级,故电桥输出电压很小,需要配置放大电路。图2-2给出测量3种压力的原理方案:图(a)是测量绝对压力的;图(b)是测量差压的;图(c)是测量表压的。图2-2硅压阻式压力

4、微传感器测量原理方案三、压阻式压力微传感器的设计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就是为得到线性度好、灵敏度高、输出稳定性好的传感器而进行力学结构的选择、晶向和晶面的选择,掩模版图的设计和工艺参数的设计等。1、材料的选择压力传感器硅杯材料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决定传感器灵敏度的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满量程输出,减小零点温度漂移及提高线性度,膜片上的电阻连成应变全桥电路。硅杯上电阻变化率由下式表示(3-1)其中:,分别为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分别为纵向压阻系数和横向压阻系数。由式1知电阻变化与应力和压阻系数有关。在相

5、同表面浓度下,P型硅的压阻系数比N型的高,而温度系数比N型的小,所以选用;型硅作为力敏电阻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减少温度影响。考虑到硅杯制作工艺,N型硅在碱性溶液(如KOH)具有各向异性腐蚀的特性,可利用终点腐蚀技术控制硅膜片的厚度,所以硅杯材料选用N型(100)晶面或(110)晶面,在其上扩散;型杂质,形成电阻条,电阻与衬底以PN结隔离。2、掩膜版的设计传感器设计的重要一步为掩膜版的设计,传感器上的各种图形都是掩膜版图形的转印,所以传感器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掩膜版的设计。掩膜版的设计是保证传

6、感器灵敏度及线性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工作主要讨论掩膜版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即是指在不降低膜片的过载能力同时,使传感器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度、较小的零点输出和灵敏度温漂。2.1膜片形状的选取由式(1)可知电阻的变化不仅与压阻系数有关,还与应力有关,而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与膜片的形状有关。由力学分析知,在相同条件下(芯片尺寸相同、同一压力等),E型结构的应力极值大于C型硅杯的应力极值,故选用E型结构,传感器可获得更高的灵敏度。E型结构平膜背面有硬心,所以在有高灵敏度的同时可实现过压保护和较高的线性度。从

7、提高传感器性能考虑,E型膜片优于C型硅杯(圆形平膜片、方形或矩形平膜片)。计算表明,3mmX3mm芯片的/E型膜片的灵敏度已满足预定设计量程目标0~10kPa和0~100kPa的要求,故更复杂的梁膜复合应力集中结构不再考虑。2.2电阻条位置的确定E型硅杯上的力敏电阻构成惠斯顿电桥。为使传感器具有较高输出灵敏度并减小温度影响,四个桥臂电阻应尽可能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等应力(绝对值)。(2)等压阻系数,尽量避免纵横压阻效应的相互影响。(3)等阻值。(4)等温度系数和灵敏度系数。四、两种不同的硅压阻

8、式压力微传感器的制造工艺1、硅杯式压阻压力微传感器图4-1给出了硅杯式压阻压力微传感器的制造工艺主要流程。图4-1硅杯式压阻压力微传感器制造工艺主要流程1.1生成N型外延层外延生长【epitaxialgrowth】在单晶衬底(基片)上生长一层有一定要求的、与衬底晶向相同的单晶层的方法。外延生长技术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制造高频大功率器件,需要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生长外延层有多种方法,但采用最多的是气相外延工艺,常使用高频感应炉加热,衬底置于包有碳化硅、玻璃态石墨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