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

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

ID:32060649

大小:3.85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1-31

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_第1页
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_第2页
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_第3页
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_第4页
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要素禀赋的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明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已在论文的致谢语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轰7餮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根据

2、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锄%弘\f嗍丑年止月粤同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引言第1章绪论1.1.1研究目的、海峡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并且在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经贸关系日益密切。1979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两岸贸易量急剧增加,从1978年的0.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078.4亿美元。从2003年起,祖国大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亦成为祖国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随着两岸先后加入WTO,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3、也将日益紧密,未来两岸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对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整体的发展都影响巨大。⋯贸易的存在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因,即比较优势的存在。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的,它属于低层次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主要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相关,属于较高层次的竞争力。拥有比较优势并不能说明一定拥有竞争优势,而拥有竞争优势才能算得上拥有真正的比较优势。由于两岸在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研发技术、人力资本以及制度环境等要素禀赋方面差异巨大,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祖国大陆作为台湾最大的顺差来

4、源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地,依据其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主要向台湾输送原材料、农产品等初级制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台湾依据其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向祖国大陆输出的产品加工层次则相对较高。本文的研究目在于,分析两岸各自的要素禀赋,对两岸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做出基本判定,用两岸不同的产业和产品来实证检验海峡两岸各自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为两岸经贸的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1.1.2研究意义(1)由于海峡两岸产业发展程度不同,具有的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也存在巨大差异,深入剖析海峡两岸出口产品的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分析海峡两岸比较优势与

5、竞争优势,对两岸实现产业分工与合作、调整产业结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前人关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我国对东盟、日韩及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俄罗斯的贸易状况之上,关于对台湾贸易情况的研究甚少。少数有关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关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两岸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分析之上。因此,本文选取了海峡两岸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3)大陆和台湾都是WTO成员,并且两岸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研究大陆和台湾要素禀赋的现状,研究两岸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也

6、在于为海峡两岸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促进两岸贸易规模的扩大提供方案、依据、策略等基础支持,为两岸贸易政策取向提供基础思路。‘1.2国内外研究动态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的Leu博士在1998年对东亚和东南亚10个国家在1980一--1994年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按照SITE①三位数进行分类,运用RCA指数分析了上述国家的出口竞争能力,并利用计算出的RCA指数求出各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圆(Spearman’Srankcorrelationcoefficie

7、nts),进而得出各国在美国进口商品市场上的竞争或互补关系以及各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的Bender博士和Li博士(2001)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数据,按照SITC三位码分类标准对东亚和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国家部分国家在1981-1997年的出口制成品的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文采用的数据也是按照SITC三位数的分类标准,采用的是净贸易比(NTR),作者的结论支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假定,认为R本及新兴工业国家面临东盟后起四国的竞争,而东盟后起四国面临中国和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的竞争。澳大利

8、亚国立大学的宋立刚和香港理工大学的许心鹏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SITC2位数水平的基础上对东亚各国的出口相似性指数进行了测算,两位作者认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结构向日本模式收敛,中国和东盟的出口产品总的来说是一种竞争关系。南丌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的张敬庭、刘雪燕教授利用台湾1989年"--2005年贸易数据,计算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