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

ID:32101144

大小:1.34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1-31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_第1页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_第2页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_第3页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_第4页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786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及意义奥巴马自上任以来就以“变革”为口号,在外交政策上改变了布什时期的单边主义和强硬行径,其外交的基本走向就是放弃单边主义,回归多边主义,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缔造伙伴关系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奥巴马主张美国在领导全球时,不但要用硬实力,而且还要更加重视软实力。在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上,相比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的公共外交政策也有所转型,从国家到非政府组织,从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转变。公共外交自冷战开始,已然成为美国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它在意识形态和国际交往上为美国的民主

2、政治和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奥巴马时期美国公共外交的施展是在其“变革”的口号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的“巧实力”的背景下开始的。早在2008年奥巴马竞选时期,他就充分利用了视频、推特等网络工具,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了网民的支持,并最终赢得了总统竞选。之后,美国国务院于2010年1月制定了面向世界的公共外交全球战略框架,从这个新的公共外交战略框架来看,奥巴马政府公共外交的核心任务可以概括为:扩大和巩固美国政府和公众同其他国家公众的关系,积极地向他国公众施加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从而促进美国外交目标的实现,维护美国的国

3、家利益,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奥巴马开展全民网络外交,让美国的公共外交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给奥巴马的公共外交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使得美国公共外交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公众对公共外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基于维护其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发起了对中国的公共外交。中国可谓是除了拉美地区之外,美国最早实行公共外交的战略之地。随着中国成为跟随在美国身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舞台和世界事务上的影响力提升和话语权增大,美

4、国对华公共外交也已经成为它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奥巴马认为,世界的重心在向亚洲转移,美中两国如何应对挑战,以及它们可以找到的共同基础,对于两国是重要的,对于其他亚洲国家和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也是重要的;希拉里也认为,“中国是现今正在改变的全球政治图景中①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正面的、合作的关系”。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http://ias.cass.cn/show/show_project_ls.asp?id=10061本文希望能对奥巴马任期内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做出一个全面、客观和系统的

5、分析,对其公共外交实施方式和内容进行详细的概括,并总结其特点,达到“新、全、精”的目的,从而对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有更新颖和更准确的了解,也能给中国的公共外交带来积极的和有用的借鉴。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在西方,公共外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开始逐渐引起注意。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外宣传的研究阶段。美国外交官奥伦·斯蒂芬斯(OrenStephens)在1955年出版的《公正世界的事实:美国的海外信息活动》(FactstoaCandidWorld:

6、America'sOverseasInformationProgram)则直接把公共外交等同于“宣传”(propaganda),他认为独立宣言就是“第一个首要的宣传手册”。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对公共外交比较重视,对公共外交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把教育文化交流纳入公共外交的轨道。冷战时期的1963年,CharlesA.Thomson和WalterH.C.Laves出版了《文化关系与美国对外政策》(CulturalRelationsandUSForeignPolicy)一书,论述了文化关系与对外关系

7、的关系,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1963年罗伯特·E·埃尔德(RobertE.Elder)出版了《信息机器: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外交政策》(TheInformationMachine.TheUnitedStatesInformationAgencyandAmericanForeignPolicy),此时的研究已经明确提出了公共外交(publicdiplomacy)的概念,在内涵上也开始注重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进而把信息活动和教育交流活动作为公共外交的主要工作内容,公共外交的框架已经确立。1964年,负责对外教育与文化

8、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菲利普·库姆斯(PhilipCoombs)出版了《外交政策的第四维度:教育与文化事务》(TheFourthDimensionofForeignPolicy:EducationalandCulturalAffair),书中系统研究了美国开展的“仁慈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1965年,美国塔夫斯大学(TuftsUniversity)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成立了负责公共外交研究的爱德华·莫洛中心,首次对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