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

ID:32110042

大小:39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1-31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_第1页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_第2页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_第3页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_第4页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_15570.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团队带头人:李双所在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29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推荐表由推荐学校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的资格。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等必须填写2004年以来的情况,截止时间是2007年12月31日。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29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团队,以本校文化传播系为基础,组

2、建于2005年,是适应文化与传媒结合的需要,针对该系三个本科专业教学而建立的新型团队。团队以11名优秀教师为骨干(含团队带头人),共32名成员。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获博士学位者17人(含博士后3人)、硕士学位者15(含在读博士生1人)人。团队主要成员的年龄结构:满50岁者3人,满40岁者2人,满30岁者6人,形成老中青梯队搭配。他们毕业于北大、清华、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师大、华东师大、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专业涵盖文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11名骨干教师均为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四分之三的成员从事高教工作前,有国家级报刊、

3、出版社、电视台、网络媒体等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团队注重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积极促成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目前,有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1人在美国StonehillCollege(石希尔学院)做传播学访学研究,以便回国后更好地开设双语课《传播学》。经三年多发展,团队逐渐成为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团队。团队依托文化传播系、中国文化与传播研究所两个教学科研机构,横向联系校内其他相关系所、校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05年迄今,团队教师共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

4、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精品课程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2项、北京市教改项目1项、全国总工会重点研究课题2项以及若干项校级科研、教改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8部,编著25部,在权威、核心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8篇。团队带头人李双教授在文学、美学、新闻学、演讲学等教学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有《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探微》、《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力量在于审美》、《新闻学理论核心问题的再探讨》、《作为口语传播的演讲的特性》等多篇颇有创见的论文及八种学术专著,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各级科研、教

5、改项目十余项。同时,还积极从事出版、新闻舆论监督等实践,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李双教授从教19年,8次获本校“十佳教师”,并获本校“师德标兵”和“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嘉奖。2004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深厚的理论素养,扎实的科研功底,严谨敬业的教学态度,开阔的学科交叉背景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是这个充满朝气优质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团队全体教师精诚合作,以培养既有较高人文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为己任,孜孜以求,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播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一、确立新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对文化传播业界现状和传媒人才教育状况的考

6、察,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团队结合本校历史和学科特点,确立了新颖的文化传播人才培养观,致力于打造既能适应传媒产业化现实需要,又具备深厚人文学养,进而承担“为百姓立言”历史使命的新型文化传媒人才。团队所在的文化传播系设有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文化艺术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三个专业既各自独立,又互相支撑,搭建起培养优秀文化传播人才的开放性平台。各自独立,是因为三个专业均有各自特色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相互支撑,是因为三个专业都服从于培养创新型文化传播人才这一核心目标。具体说来,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文化基础,以新闻学专业为主干,以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为拓展,这样一个三足鼎立的专业架构,29保证了所培养出的

7、文化传播人才在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上的复合特性。目前,我国上述三个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着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社会需要脱节、封闭、不善或不能利用媒介平台,新闻学专业文化学养不足、“有术无学”、缺乏后劲,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文化底蕴不丰厚、少有富于文化价值的产业创意等流弊。本团队这样的综合性、兼容性教学团队建设的尝试,期望能克服现存缺憾,探索出一条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课程设置上,全系三个专业统筹规划,既照顾到专业所必需的课程体系,又在文化传播系这个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