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

【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

ID:32124910

大小:754.0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1-31

【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_第1页
【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_第2页
【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_第3页
【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_第4页
【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幼儿绘画心理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宝贝计画培训之——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一、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小史绘画描绘了属于孩子自己的感觉、想法和情绪。大多数的孩子比较自然且自发地运用动作与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非常喜欢画人物,似乎在其图画中蕴含着许多特殊或有意义的含意。二十世纪初精神分析大师佛洛伊德(Freud,S.1965)以意象(image)和心像(mentalimage),来探讨潜意识的问题和解析梦的寓意。佛氏的学生荣格(CarlJung)使用曼陀罗〈Mandala〉在心理治疗活动,鼓励用绘画的过程来将其內心的情緒、感受表达出來。曼陀罗〈Mandala〉是象征着一种秩序、个体的

2、宇宙和一种自我內在的秩序,整個过程凭借绘画者所使用的颜色来进行分析评估。佛洛伊德和荣格两者特別强调潜意识(unconsciousnes)和象征化作用〈symbolization〉的理念。曼陀罗(mandala),梵文单词,指神奇圆圈,是一种富有象征性的圆与方的形式。在希腊神話与印度瑜伽中,圆圈图形是用来静思打坐的工具。在荣格的无意识原型理论中,这个圆圈象征着心理整体的自性,是一种朝着创生新性格而发展的过程。曼陀罗是许多文化共通的象征,在圆形当中带有一个四方的结构。荣格认为曼陀罗是成形,变形,永恒心灵的永恒创造,也是一切道路的代表,是通向

3、中心点,通向自体完整化的道路。在1926年古得那伏‧佛洛伦斯〈FlorenceGoodenough〉出版了《运用绘画评估智力》《MeasurementofIntelligencebyDrawing》。他的方式是让孩子画出一个人物画〈D-A-P,DrawingaPerson〉,依据其所画出“人”的结构部分,如头、手、身体、脚、手指等来计算分数,评估其智力。如画出头部或画好似头部就給一分,有画脚或是画两条似脚的给一分,被认为是画了胳膊、衣服上的钮扣、鞋子等而逐次累积分数以评分。艺术治疗的理念近代有相当的影响力。1930年代,诺伯格。玛格丽特

4、〈MagaretNaumburg〉强调分析〈analysis〉和动力〈dynamic〉的心理分析傾向,以鼓励通过自发性的绘画加以自由联想并进行解析,借艺术的型式来进行心理分析阐释。50年代葛拉玛‧依蒂丝〈EdithKramer〉的理念:艺术创作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个体的身心能获得释放。葛拉玛认为,艺术治疗是一种辅助的工具,艺术创作可以帮助个体发泄其潜意识的问题,消除其队环境防卫性,个体在安全的环境气氛下,其行为将会有所改变。Naumburg持不同的论点,Naumburg主张:艺术的形式可以作为个体在被观察中对情境的相关事件产生

5、知觉重组的历程,也是个体对整个情境中的关系一种的领悟基础。巴克〈Buck,R.C.,1948〉和哈莫〈Hammer,1967,1969〉的学说-「房子-树-人」〈House-Tree-Person〉。绘画中有关个体发展和投射作用的理念,最近三十年,哈莫將「房子-树-人」〈H-T-P〉的理念应用在诊断个体绘画的投射作用,他的方式是要小孩画出一个房子、树、人等图形。巴氏理念中,绘画人物的呈现,可以探讨其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以及其态度,房子则象征着其个人生活环境的感受,树关系着个体自我成长的意义。因此H-T-P〈房子-树-人〉的模式是首先以人物

6、画为心理学的投射测验工具之一。一些学者研究儿童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验证已经建构好了的观点。皮亚杰(JeanPiaget)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仅仅关注儿童画的某个方面,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为了支持自己提出的儿童智力和逻辑发展理论。绘画本身并没有吸引皮亚杰,皮亚杰也没有把视觉艺术作为成人艺术成就的一个领域来看待。凯伦·玛考文(KarenMachover)对心理动机学有着深刻的洞察,她把儿童画作为一种“身体形象”或者“内部自我”的投射测验来分析。在他们的研究中,绘画仅仅是支持他们提出的儿童心智理论的一个佐证而已。心理学的理论背景——瑞士皮亚杰的精神

7、发展学说皮亚杰以儿童的思考与精神的构造为前提,提出了精神发展学说。皮亚杰将0~7岁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思期(7~11);形式运思期(11~15)。皮亚杰的这一理论为后来罗恩费尔德等学者的绘画发展阶段论奠定了心理学基础。罗恩菲尔德的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维克多·罗恩菲尔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是进步美术教育运动的核心和领导人。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的美术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当他们的智力、认知有所改变时,儿童美术随之改变。因此,他将儿童的美术创造

8、与智力和为一体做观察研究,总结了一套相当系统的描述儿童各个时期的绘画发展历程。他将儿童美术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期(2岁至4岁)——自我表现的阶段;图式化前期(4岁至7岁)——首次表现尝试;图式化时期(7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