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128303

大小:8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31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二历史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

2、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样的分层是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A项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商鞅变法推动,故D项错误。2.《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有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

3、映了先秦儒家A.主张以人为本B.强调君民共治C.强调贤人治国D.提倡礼法并用【答案】B【解析】“民惟邦本”“民为贵,君为轻”“君舟民水”都是从君民共治角度治理国家,B正确;A、C和D均不是材料三者共同点,排除。3.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二者主张共同点是A.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B.运用礼法惩戒人性之恶C.主张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D.主张提高道德的自律性【答案】C【解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都是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生发而成,即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故选C;A是孟子的

4、思想,排除;B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是孔子的观点,排除。4.“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A【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

5、想体系。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学的复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唐中叶

6、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以此来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符合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表明当时的士人借助文学运动来复兴儒学的目的,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骈文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C项排除;程朱理学是宋代以后出现,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B。6.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行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变化为下列那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B.

7、道家学说C.大一统思想D.法家学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黄老思想,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经济的发展,为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为董仲舒的新儒学实施创造了条件,故选C。墨家学说是战国时期,道家学说是在西汉初年,法家学说是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实施,故排除ABD。7.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A.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B.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

8、歧C.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D.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答案】C【解析】南宋儒学家反对空谈心性,主张改革期望振兴南宋,说明当时的儒学家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仍然是官方正统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说明儒学分歧产生,主要是探讨儒学的功用,故B项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