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

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

ID:32140261

大小:9.60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1-31

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_第1页
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_第2页
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_第3页
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_第4页
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玛河大桥工程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与 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呼玛河自然保护区及呼玛河大桥基本情况2.1地理位置及自然保护区划分呼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区内囊括了呼玛河干流及倭勒根河、古龙干河、塔河、卡马兰河等200条大小支流。地理坐标为北纬51。32’20”~52。30’16”,东经123020’30”~126003’37”。西部至大兴安岭主脉与内蒙古隔山毗邻,西南部与国家级呼中自然保护区交界,东至呼玛县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北部与南部分别流域到图强、阿木尔和松岭林业局边界。呼玛河干流全长524km。是我国唯一的高纬度,寒温带省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具有独

2、特的、比较完整的高寒生态系统。呼玛河水系皆为山地河流,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水温较低,为本区多种冷水性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是我国目前分布最集中、种群数量最多、生态条件保持最完好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的繁衍栖息地和资源宝库[231。呼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2年黑龙江省政府以黑政办发(82)186号文件批准设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水域、滩涂总面积52050hm2。当时没有对保护区进行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的规定,全河段按照核心区和缓冲区进行管理。1984年黑编(84)124号批准建立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编制4人,由

3、省县双重领导。1985年农牧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农渔政字51号文件将保护区划归黑龙江省黑河边境渔政管理分站代管。2007年11月,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向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关于呼玛河水资源利用与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请示,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以黑农委函[20071267号进行了批复,批复内容如下: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调整后,保护区总面积保持不变,其功能区划如下:保护区划分为2个核心区、多个缓冲区、2个实验区,面积分别为16240hm2,14680hm2,21130hm2。呼玛河自然保护区“三区”划分见图2一l。核心区的范围:呼玛河上游碧水以上的干流(全长150km)与卡马兰河

4、干流;塔林西至十八站呼玛河干流(全长97km)与塔河干流(全长159km)。缓冲区范围:核心区所属的支流。实验区范围:碧水至塔林西的呼玛河干流(全长77km)及其支流;十八站至河口的呼玛河干流(全长200km)及其支流。万方数据2呼玛河自然保护区及呼玛河大桥基本情况图2—1呼玛河自然保护区“三区”划分.5.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自然保护区的概况2.2.1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情况1、地质基础呼玛河流域境内地质经历了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地块形成、地槽发育、大陆边缘活动带3个阶段的大地构造旋回和深、大两次断裂坳陷,是我国径向构造的第三隆起带,属兴安岭一内蒙地槽褶皱

5、区之额尔古纳地块的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和大兴安岭中断陷带(火山岩带)。中断陷带为中生界火山岩所占据。地层以中生界白垩系上库力组最发育,次则为下古生界下寒武统之兴隆群,上古生界下石岩统之翠岗林场组,第四系的中更新绰尔河组,自老至新的地层发育经历了震旦系至第四系,最后形成了新生界全新统坡积——冲积层。全区遍布大、小沟谷,大河谷中及阶台地沉积、河漫堆积及河床现代冲积。具二元结构,下部为砾岩层(河床底部为卵石),上部含沙砾、中级沙、粘土质粉沙、粘土沙或泥炭层。2、地貌特征呼玛河流域境内地貌类型为大兴安岭东北坡融冻剥蚀中低山缘地貌区,属我国径向构造的第三隆起带,古生带为蒙古大海沟所据,其

6、基本格架形成白垩系燕山造山运动,受喜马拉雅造陆运动影响,经内外引力作用,几经隆起、沉降、准平原化作用,形成现代地貌。其特征:低中山多,平原少,极端最高峰在呼玛河流域北部呼中区境内的白卡鲁山,海拔高度为1398米。最低地带在流域东部韩家园林业局呼通河林场境内,海拔高度为169.7米。呼玛河上游最高海拔1200米,下游最低海拔180米,平均海拔高度690米,相对高差1020米。整个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地带略呈低洼,总体地貌表现为:北部为中山区,西、南部为低山区,基本特征是南、西、北由中、低山环绕,中部由西向东形成峡谷河道,构成了东部河谷平原区。本区主要地貌类型:(1)

7、河谷平原卡马兰河水系,以西东走向经卡马兰河一龙河大断裂,受多起火山岩覆盖经冲积后形成的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在985~480米,此平原散布于山丘谷间的汇水支流。以卡马兰河汇入呼玛河处最为典型。(2)山地①白卡鲁山。位于区内北部,由嘎耒奥山自西北向东南延伸至支脉白卡鲁山(高峰海拔1398米),止于呼玛河北岸,全长36km,是卡马兰河下游分水山。②大兴安岭主脉的雉鸡场山。位于保护区西部,以南一北走向,北接嘎末奥山,南连伊勒呼里山,属于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山。③大布勒山。位于区内南部,由呼玛河源北分水山1211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