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

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

ID:32149615

大小:32.0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31

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_第1页
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_第2页
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_第3页
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_第4页
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研究论文-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内容提要】明代是一个全面宗唐的时代,明人选唐诗盛况空前。本文从明代唐诗选本和选集入手,通过考察其序跋凡例、圈点批注以及选诗的相对范围、数量比例、风格面貌等,展现不同阶段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历史动因,揭示其间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了解和认识明代文学与文化思想的嬗变提供新的视角。    在中国诗歌或诗学史上,对唐诗充满热情与崇拜的程度,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同明代相提并论。明代是一个全面宗唐的时代,明人选唐诗盛况空前。每一选本或选集,都贯穿着选家的美学趣味和诗学观念,包括有关唐诗的观念——即对唐诗的质性、功能

2、、体式、流变、宗主等问题的认识与态度,从而构成其选诗的价值取向。这些,既体现于选诗的相对范围、数量比例以及风格面貌等客观展示之中,也表露在选本的序跋凡例、圈点批注及其他相关主观论说里。而所有这一切,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有明一代哲学思潮和人文精神的消长与更迭,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明代文学与文化思想的嬗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一    明人选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展现了明人选唐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选诗价值取向上的不同特色。   从洪武初至成化末(1368—1487):120年间,选诗领域相对沉寂,选本不多,且未形成统一的价值

3、取向,但高选唐,无意中树立起一代诗学高标,明人选唐呈蓄势待发气象。   明初选唐成就最著的是高的《唐诗品汇》和《唐诗正声》,学界研究已多,其他选本又多散佚不存,故对此阶段的选唐只能粗描概貌,以保持明人选唐历史轨迹的连贯性。   这一时期,从所选体裁看,像佚名氏《唐诸贤五言古诗》那样专选唐人古诗的很少,大多选取近体诗。许中麓辑刻《光岳英华》,所选皆七律,自唐杜审言起至元代周启止,涉及的唐代诗人有51位;天顺七年康麟辑成《雅音会编》,选录唐人五、七言近体诗3800余首;此外,何乔新《唐律群玉》、王莹《律诗类编》、王行《唐律诗选》、宋棠《唐人绝句精华》、杨廉《唐诗咏史绝

4、句》等,均选近体诗。正如永乐十三年林谓:“近代言诗者,率喜唐律五七言”①,体现了当时风气。   从编选体例看,或以体分编,如《唐诗品汇》按五古、七古(附歌行长篇)、五绝(附六绝)、七绝、五律、五排、七律(附七排)分列;或以类分编,如周叙《唐诗类编》、王莹《律诗类编》,吕炯《唐诗分类精选》,均按题材归类;或按韵分次,如康麟辑《雅音会编》“以一东、二冬等三十韵分布,以提其纲,取诗之同韵者以类从类,而详其目”②,尚难看出哪种体例更受倚重。   从选编意图看,有的侧重于贯彻某种诗学观念或主张,如《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着眼于源流正变,宣扬崇正绌变的诗学观,显现了闽中诗派的

5、诗学传统,明、清两代格调论唐诗学,即正式发端于此。《唐律诗选》注目于浑朴自然,推崇朱熹的“天道”法则③,《唐律群玉》引导“读者因其辞,索其理,而反之身心焉,则可兴可观可群可怨而有裨于风化”④,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宋明理学的威力。有的侧重于展现某一时代的创作风貌,如吴复编《盛唐诗选》、尚冕辑《盛唐遗音》。有的力图存录地区人文资源的精粹,如《唐贤永嘉杂咏》、《唐贤岳阳楼诗》等佚名氏所编诗集。但大多有提供修习范例的实用目的,如高《唐诗品汇总叙》明言让“僻蹊、通庄、高门、邃室历历可指数”,“以为学唐诗者之门径”,王钝序康麟《雅音会编》称“其间四种、五法、七德、六义,旁犯、蹉对、

6、假对、双声、叠韵,与夫正格、偏格、句法、句眼之类,一览而举在目前,其为后学启蒙者多矣”。   从入选诗人看,闽派诗人崇盛唐的观念,尚未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即如高极称开元、天宝,但《品汇》所选兼备有唐一代之制作。今北图藏明初抄本佚名辑《唐十八家诗》,亦堪称宏制,竟多晚唐诗人。而孙贲《七言集句诗序》所标举的诗例,涉及的诗人有11位,也多中晚唐诗人,其中虽就绝句而论,但谓“诸体之诗,以此求之,无有出于范围之外者矣”,则推及各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宋人选唐多取中晚的风气。   总体而言,弘治前唐诗文献的整理开发相对显得寂寥,选者观念不一,选本虽少,却显示出蓄势待发的气象,尤

7、其是高二选,“终明之世,馆阁宗之”⑤,成为有明一代的诗学范本,它预示着明人选唐诗,在这段序曲之后,将逐步进入高潮。   弘治初至隆庆末(1488—1572):在这85年里,选诗的价值取向基本趋同,崇盛唐,尊李杜,主雅正,倡雄浑,注重体格声调的辨析,成为选诗的主导观念,明人选唐逐步进入高潮。   这一时期,复古派格调论影响下出版的唐人诗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如李默、邹守愚辑《全唐诗选》18卷,选唐人诗1800首,杜甫、李白、王维诗最多,分体编排。曾才汉刻梓时叙此书:“盖盛唐之诗典则纯正,李杜二大家多为收采,初唐近于俪,晚唐流于弱,似失偏焉者。”崇盛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