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

ID:32167854

大小:10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时记趣》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会积累与归纳。难点:1、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相关资料: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简介: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沈复

2、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预习作业: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       藐小(      )      鹤唳(      )      凹凸(        ) 沟壑(     )       庞然大物(     )          怡然称快(       ) 土砾(     )       项为之强(       ) 2、熟读课文。课堂探究:一、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

3、音。2、介绍作者。二、课堂探究。(1)、解题 题目《幼时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3)、生读文。(4)、解决字词,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字解释。 1、童稚       2、张目对日     3、藐小4、纹理      5、故时有   6、私7、拟作      8、所向      9、则10、或千或百        11、项为之强12、素帐    

4、  13、徐喷以烟14、作青云白鹤观415、凹凸       16、神游        17、盖         18、出神       19、数十      20、观之正浓(5)找出本文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同                                                      同                                         (6)翻译下列句子。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故时有物外之趣。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5、。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盖一癞蛤蟆也。三、课堂检测。解释下列多义词。5、【之】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       ③昂首观之      ④项为之强⑤观之正浓      ⑥驱之别院(译文)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

6、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凝神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7、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4肚里。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会积累与归纳。难点:1、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一、检查上节课内容,小组内译文。二、课堂探究。1、 本文开头

8、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2、文章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3、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4、 写神游山林的乐趣突出了幼时的哪些心理特点? 5、 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年幼时怎样的性格?6、 写出文中三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