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ID:32168626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_第1页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_第2页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_第3页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_第4页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摘要: 在小学阶段,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自卑,就自卑的起源来说,其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三因素。克服和避免它的滋生与蔓延,可采用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自我补偿,正确归因,关注和鼓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等方式。关键词:小学生自卑自卑心理引言:所谓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旦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1]。目前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

2、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要么觉得自己脑子笨,要么觉得别人都比自己漂亮,要么觉得别人的家庭条件都比自己优越,要么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因而,在学校总是不敢露面,即使老师委以重任也还是忧心忡忡,生怕做不好而被同学耻笑,在学习上则丧失信心,不思进取。显然自卑心理对于人的成长非常不利,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纠正。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在。一、自卑心理形成的因素(一)自身因素1、认知水平。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

3、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往往来源于同伴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小伙伴们不喜欢和他交玩,认为他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是个差劲的同学;老师对于他不能准时的完成学习任务,或破坏纪律,欺侮同学,进行批评,对于屡教不改的三天两头的点名批评教育,把他视为一个头疼和碍眼的学生。认知能力欠缺的他们往往会往两个极端发展:一、5认定自己是个讨人厌,不被人喜欢的,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吵架、打人,目中无人,谁都不怕,专门结交品德不良的同龄人,对谁都产生一种敌意,甚至于进行恶意的报复,这是自卑的反面表现。二、觉得自己不被人

4、瞧起,寡言少语,胆怯,内向,变得越发的不合群,自尊心变得脆弱,禁不起打击,自卑的心理显而易见。2、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他们也会就这方面进行议论,如班里谁更好看?谁长得难看?谁是矮冬瓜?谁是胖子?等等。因为五官不正、容貌的不好、身材的矮小、体质的纤弱、性格的孤僻都会使他们自惭形秽,形成自卑心理。若遇到嘲讽、冷遇,更会无地自容。他们会不敢正视他人,因为害怕嘲笑,走路畏缩,说话不敢大声,凡事都不愿出露头面,因为怕与人交往而使自己形成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3、智力因素。记忆、思维、想象低于常人。知识接

5、受能力差,学习总是遇到挫折;说话办事常常出错,总是遭到别人的白眼;思想没有别人深刻,总是被同学们排挤;阅历经验没有别人广博,成绩远不如别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多次遭受挫折、失败,自信心消失殆尽,自尊心化为泡影,自卑感趁虚而入。4、承受能力。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阅历经验的浅薄,对于失败和挫折无法正确认识和承受,这是学生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偶然一两次的失败并完全气馁,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天生就是这样。全然不知漫漫人生路,并非一路欢歌笑语,而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失败挫折在所难免。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卑的学生往往看不到这一点

6、,他们会害怕失败,他们不愿再尝试,认定自己无能,甚至毫无希望,严重的导致心理防线崩溃,认为活着没什么意思,最终走上绝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二)家庭因素1、家庭环境。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社会地位低下,这种使学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能导致自我否定的意识急剧发展。如他们不愿提及自己的家庭,一旦别人问起,他们也会羞于开口,而是躲之不及;渐渐地他们会觉得在穿着打扮上,他们不够好,土里土气;学习用品也无法和他人比,平时的零用更是没有……逐渐注意到别人条件优越,觉得自己家里穷,没资格说这说那,继而给自己的心理造成

7、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因此这些原因也会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2、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可想而知。很多家长对孩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评上“三好生”、考试得100分等等5。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可是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同时也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不少家长在失望之余常用责备、惩罚和嘲讽的方式,这很容易诱发和强化学生自我否定意识,不适当的对比,也容易强化儿童

8、的自卑心理。(三)学校因素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态度。能够因材施教的老师,必是伯乐;他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必定学有所长。但是毕竟伯乐难求。许多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导致同班同起点的学生成绩产生两极分化的结果。那些成绩差、品行恶劣的学生就是教师指挥棒下的“产物”。可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从自身角度上去寻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