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

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

ID:32168696

大小:5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1

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_第1页
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_第2页
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_第3页
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_第4页
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已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旧城中学(563509)任波人们经常把搞研究叫做“学问”,这说明生物教育研究重在“学问”而不在“学答”。人们还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既说明了选题的重要,又说明了选择的不易,因为有价值的生物教育研究课题,应该能“上通生物”而“下达课堂”,下面笔者就在生物教育研究中怎样选择课题谈点认识与体会。1、时时处处做生物教育研究的有心人从事教育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教育理论指导就像盲人摸象,是不可能取得好的科研成果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强化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研究素养,储备教育

2、科研的知识,在从事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及时将自己身边发生的具有研究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为教育研究积累鲜活的素材,增强研究的实用价值。2、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的原则2.1、实用性原则生物教育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当前最实用、最需要的问题,教育研究的问题有“真问题”6与“假问题”之分,那些不存在的或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就是“假问题”,所以,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首先要审查问题是否成立,是否属于生物教育中的“真问题”。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加强预防血吸虫病教育”的选题,对于疫区的学校很有必要,相对而言,对非疫区的学校

3、就没有太大的必要性了。2.2、可行性原则选题时要根据本地实际,考察时间是否允许,资料、经费、设备、人员等是否有保障;以及本人的知识、能力、身体是否符合这一课题研究的需要。如几年前笔者说试图独立完成《中学生物课本的编制》课题的研究,但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无法正式动笔,现在看来,当年选题时缺乏可行性结论。2.3、新颖性原则选题要体现新颖性,对于生物教育研究来说,它包括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性,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性或研究上的新颖性等,如由过去的“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是什么”改为“生物新学科的素质教育不是什么”;由过去的“生物新课程倡导什么”改为“

4、生物新课程反对什么”。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或“换位思维”的选题方法。2.4、科学性原则6生物教育研究的选题应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具有科学价值。这种科学既包括生物学上的科学性,也包括教育学上的科学性,还包括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如曾有一个课题组申请了题为《初中生物最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自选课题,该课题旨在寻找一种最好的适合所有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模式,后来该课题没有被通过,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的“最优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它不符合教学论的基本原则。3、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取向根据课题的问题取向,笔者认为:根据研究热点和刊物的特色投其所好;用老题目写出新东西;选择没有人

5、研究过的问题,为生物教育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将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培训嫁接出生物教育研究中来,生物学科相当于钻木,其他学科相当于接穗,关键在于能否“嫁接成活”,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接受一反思”型研究比较有意义,从学述角度看,“批判—立异”型的研究原则更有价值。4、生物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实践;二是理论文献。如果要发现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经验积累,依据笔者及他人的一些经验与教训,这里提出几方面的建议。4.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6教学实践是中学生物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和优势所在,因为教学实践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创造性工作,蕴含着

6、大量的研究课题,同样都是从事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为何有的教师总有写不完的题目,而有的教师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关键还在于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将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转化为“问题”,进一步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我们一定会发现教学中有很多可研究的课题。如利用与开发菜市场资源,在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4.2、在与他人的专业交流中催生课题这种交流包括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听观摩课、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同行交流教学心得等。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具有信息量大、迅速快捷,针对性强,可讨论,可互动和富有情感价

7、值等特点,是启发思维、扩大视野和更新观念的有效途径。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同行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自己很容易引发出新的思考和新的写作欲望,这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来说更是如此。6在一次有关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给初中生一颗蚕豆,让学生剥开描述果实的结构,结果发现能正确指认各部分名称的只有7.8%,能正确指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不到10%。一般小小的蚕豆竞能击败90%以上的学生,而这些内容在生物课上已经学过,在教师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这一信息,遂写就了《呼唤实践教学》一文。可以说这是偶然的一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