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ID:32172602

大小:49.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_第1页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_第2页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_第3页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下三单元复习资料班级姓名9、《海伦·凯勒》一、多音字:扎:zhā(扎实)zā(包扎)zhá(挣扎)散:sǎn(散文)sàn(散步)刹:shā(刹车)chà(古刹)、(一刹那)二、重点解释: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夜以继日:日夜不停.不屈不挠:形容十分顽强.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三、填空1、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写作等本领,表现了她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2、认识引号,体会引号的用法。(1)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引号表示强调(2)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引号表示特

2、殊含义(3)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3名著便览——《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的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她一生写了14部巨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的作品还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等。4、表示勤奋学习的成语:发愤忘食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引锥刺股凿壁偷光5、了解我们身边的“海伦·凯勒”张海迪:中国残联主席邰丽华:千手观音领舞,05年感动中国人物周婷婷: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体操运

3、动员桑兰。关于勤奋的名言诗句:★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无论对任何困难,我决不屈服。——居里夫人10、《二泉映月》一、多音字强:jiàng(倔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当:dǎng(势不可挡)dāng(当然)二、重点解释: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倒映在湖中,像碧玉沉在水底。坎坷:指道路土地坑坑洼洼,比喻不得志。饱经风霜:饱,充分。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三

4、、填空1、课文浓缩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2、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人称“瞎子阿炳”。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

5、,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4、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11、《郑和远航》一、多音字载:zài(载人飞船)(载歌载舞

6、)zǎi(记载)(一年半载)二、重点解释魁梧:身材强壮高大。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惊叹不已:已:终结。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三、填空1、课文生动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写的。3、本课是从“与各国君臣的

7、交往”和“与百姓的交往”来写“友好交往”的。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6、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5、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多音字横h

8、èng(飞来横祸)héng(横竖)血xuè(血溅墙头)xiě(鸡血)二、重点解释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空前.悲愤交加:悲痛和愤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