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

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

ID:321734

大小:724.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07-23

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_第1页
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_第2页
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_第3页
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_第4页
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姓名: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110431002指导教师:2013年5月11日20目录摘要I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红米红的简介11.1.1红米红的结构11.1.2红米红的功能21.1.3红米红的应用21.1.4红米红的优缺点21.1.5红米红的经济性21.2循环伏安法21.2.1基本原理31.2.2循环伏安法的应用31.3差分脉冲伏安法31.3.1基本原理31.3.2特点31.4选题意义3第二章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52.1实验仪器52.2实验试剂52.3实验步

2、骤52.3.1溶液的配制52.3.2实验步骤52.3.3实验结果与讨论62.4结论8参考文献10致谢11英文文献翻译1220商丘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摘要本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红米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在0.1mol/LpH=6.66的PBS缓冲溶液中,红米红能在玻碳电极上产生良好的氧化峰,红米红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7V。本文考察了Cu(II)、DNA、及其混合溶液(Cu(II)和红米红混合溶液)对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影响。基于此点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快速测定红米红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

3、析时间短、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关键词玻碳电极;红米红;Cu(II);DNA相互作用;及其混合溶液(Cu(II)和红米红混合溶液);PBS缓冲溶液;差分脉冲伏安法;循环伏法ElectrochemicalbehaviorofbeetredonaglassycarbonelectrodeAbstractInthisstudy,cyclicvoltammetryandelectrochemicalbehavioroftheredriceredonaglassycarbonelectrodewereinvestigated.ItwasfoundthatinpH=6.660.

4、1mol/LPBSbuffersolution,redriceredonaglassycarbonelectrodeproducesgoodoxidationpeak,redriceredoxidationpeakpotentialsis0.7V.ThispaperexaminestheCopper(II),DNAinteraction,andtheirmixture(Cu(II)andredriceredmixture)concentrationonpeakpotentialandpeakcurrent.Basedonthisanalysismethod,weintrod

5、uceadifferentialpulsevoltammetrydeterminationofbeetred.Themethodhashighsensitivity,goodselectivity,shortanalysistime,simple,rapid,andlowcost.KeywordsGlassycarbonelectrode;redricered;Copper(II);DNAinteraction;andtheirmixture(Cu(II)andredriceredmixture);PBSbuffersolution;Cyclicvoltammetry;di

6、fferentialpulsevoltammetry20商丘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一章绪论1.1红米红的简介红米红,紫红色粉末或液体(溶于丙二醇等溶剂)。溶于水。红米红外观为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溶于水、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石油醚。稳定性好,耐热、耐光,但对氧化剂敏感,钠、钡、锌、铜及微量铁离子对它无影响,但遇锡变玫瑰红色,遇铅及多量Fe2+,则褪色并沉淀。水溶液PH在1~6时为红色,在7~12时变成淡褐色至黄色金属离子对红米红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过多的Fe3+、Cu2+、Mn2+、Ca2+等可促使甜菜苷的降解,降低甜菜红的色调,故应用中,必要时加入适当的

7、金属螯合剂来去除金属离子。1.1.1红米红的结构主要成分:主要是矢车菊-3-0-葡萄糖苷(Cyanidin-3-0-glucoside),属花青素类,分子式:C21H21CLO11分子量:484.84图1.1红米红色素的分子结构1.1.2红米红的功能红米其米色粉红,糯性,米粒特长,有香气,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用红米酿成的红米酒倍受女性青睐,因为它呈现红葡萄酒一样的红色,味道柔和、喝过后余味良好。实验证明,红米具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对防治AS和其它慢性病也具有重要意义。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