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

ID:32177885

大小:9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有关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生活在六朝时期,鲁国人②其思想的核心是“仁”③晚年对《诗》、《礼》、《书》、《易》、《论语》、《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后被奉为儒家的经典④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因材施教3.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

2、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4.《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5.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为政以德B.和而不同C.苛政猛于虎D.克己复礼6.孔子由被子路等人所侍奉的“圣”,后被尊为“先师”、“圣人”,主要依据是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被统治者器重B.受到历代帝王祭祀礼拜C.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

3、深远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7.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A.“仁”的主张太柔弱,不适应当时的战争需要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当时社会紧张,没有处理好与各国国君的关系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8.孔子提出“克已复礼”,其实质是: 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B.维护奴隶制度 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主张“百家争鸣”9.称誉孔子为“万世师表”的皇帝是A.汉武帝B.康熙帝C.唐太宗D.乾隆帝10、一位高中生在辩论赛上论述“孔子不提倡愚忠”的主张,下列孔子名言中能作为其论据的是()A.

4、“非礼勿视,非礼勿动”B.“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C.“仁者爱人”D.“温故而知新”11.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有利于: A.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和谐社会人际关系12.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5、”,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514.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D.“天法道,道法自然”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16、孔子“仁”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

6、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7、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A.君主专制社会B.民主共和社会C.法治社会D.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18、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其最主要原因是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19、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20、有一次子贡问孔

7、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A.无为而治B.中庸C.轻徭薄赋D.有教无类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22、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

8、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A.敢于挑战权威B.不赞成柏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