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

ID:32178309

大小:58.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17课《烛之武退秦师》1.5.17.4.陈小兰.《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23)  教学目文言词语讨论烛之武说退秦师背诵烛之武教学设想:  1.借助多媒体课件了解与课文相关背景,从讨论烛之武如何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今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春秋时期弱小板书课题及作者)。关于形象词语讨论完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巳     巳,同“矣”共其乏困      共,同“供”秦伯说   

2、    说,同“悦”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      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撤退若亡郑背景  1.多媒体画面展示与板书:秦晋围郑。播放秦晋围郑形势图)两国讨论:秦晋两国围郑,为什么烛之武选择退秦师明确:以其无礼于晋(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讨论烛之武退秦师明确:第3自然段。  “夜缒明确:大军压境,国都被围,城门也打不开,只能在夜晚用绳子拴着偷偷溜出城去。  2.面对国难当头、兵临城下、弱肉强食之势,你们说该怎么办?该怎么解除危机、拯救郑国?  明确:外交手段。烛之武也正板

3、书:妙语)。然板书:五论),即五点理由。  3.请学生模仿烛之武读说辞,注意读时讨论该用什么语气和态度来读?明确:不卑不亢,侃侃分析完后请一同学再读。  4.分析五点理由。在学生熟读理解词语概括,并作适当分析。  (再次播放秦晋围郑图)  明确:越晋难治。秦国图谋东扩,但秦在西、晋在中、郑在东,隔着晋国,秦国讨论边板书:越晋难治,亡郑利晋,舍郑利秦,晋人无信,晋人无厌。  5.烛之武板书:秦晋退兵)  小结:由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之势,到秦晋退兵、危机解除,总算板书)  最后播放烛之武退秦师图,

4、学生齐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气势,并背诵烛之武教学任务。附板书: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秦晋围郑→秦晋退兵   ↑   ↑五   越晋难治论   亡郑利晋救   舍郑利秦  妙语退秦师郑   晋人无信国   晋人无厌二情境描述  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和查找生字、词。(质疑)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分析课文。口才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即兴演讲以及工作学习,口才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更是这样:“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

5、秦师》出自《左传》,同学们还学过哪篇文章出自《左传》呢?  全体学生:《曹刿论战》。  师: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一个“战”字,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有关《左传》的历史知识。同学之间把课前查找的文学资料交流一下(同学之间探讨非常热烈)。  师: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下面我把我收集来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原来呀,《左传》描写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状况。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还因作者的敏锐的观察力使它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虽然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但时至今日

6、战争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谁能告诉我发生了冲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生1:谈判。  师:也就是外交手段。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2000多年前的烛之武是如何运用的吧!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根据你们的理解和课下注释来简要勾勒一下烛之武形象。  生2:他是郑国人,大约60多岁,头发花白满脸的皱纹,但是目光敏锐,精神矍铄。  师:经你这么一介绍,一个老当益壮的英雄形象活脱脱地摆在我们面前了。还有吗?  生3:风烛残年,足智多谋。  师:看来你们的观点有共同之处,都说他年岁大了,但我还认为他少壮无为呢,能否给一

7、个确凿的证据?最好用原文。  生3:“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师:找的准确,那么性格上的特点呢?  生4:倔强、干练、怀才不遇。  师:干练有之,说话干净利落。但怀才不遇何以见得?  生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说明他年轻时没被重用。所以郑伯才向他道歉嘛!  师:有道理,还有吗?  生5:他豁达不计前嫌。  生6:不对,我认为他是个恃才放旷,口是心非的人。  师追问:何出此言?  生6:他明明想出山却故意推辞。  师:是呀,凭他的性格他是一定要出山的,为什么在“夜缒而出”之前要三缄其口,他葫芦里到底卖的

8、什么药呢?  生6(主动站起来):教育郑伯,要爱惜人才。他决不是为自己鸣不平,而是不希望更多的人才被郑伯埋没。不要等到“国将不国”的时候才懂得重视人才。  师:见解深刻!从他的特征看,烛之武还不至于是那种为自己利益而斤斤计较的小人物。那么,郑伯为什么要烛之武退秦师?  有生答:“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可以说国势危急。  师:大兵压境,的确危急。烛之武真的能退秦师吗?  生7:能,因为他的口才好,说服了秦穆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