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

ID:32178533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1页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2页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3页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

2、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答: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山 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 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

3、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①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答:  ②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

4、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秋词(刘禹锡)             行秋(徐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注释:嗾,“教唆”的意思。(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

5、感基调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2分)(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答:刘诗:手法:分析:徐诗:手法:分析: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江上                           江上王安石                        董颖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1.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

6、点加以分析。(4分)答:2.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答: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八.阅读下面两首元曲,

7、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清江引咏梅贯云石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1)从(其一)“南枝……,泄露……”和(其二)“溪桥……,茅舍……”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简明赏析文字。(2分)(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4分)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

8、,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⑴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答:⑵两首诗的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答: 十、阅读下列唐诗,完成(1)—(2)题。《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