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

ID:32184499

大小:2.8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01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1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2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3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4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5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6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7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8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9页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军医大学硕士论文前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高速、高能量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突发性事故,突发性事故中,出血是导致伤员死亡的一大原因。出血是城市交通事故伤的第二大杀手,是战争创伤中的第一大杀手,同时也是创伤病人手术室死亡的主要原因。突发性事故、交通事故、战场创伤的现场急救、医院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外科包扎、手术是快速、有效控制出血的方法之一,但单纯的外科包扎、手术止血不能完全控制出血,常常存在未察觉或被遗漏的不彻底止血而导致

2、病人再次手术甚至死亡。快速、有效的止血材料的使用可以明显降低出血量,为病人的抢救、治疗赢得时间、降低并发症、节约成本及降低死亡率等。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局部止血材料主要有粉末类(如沸石、胶原粉末和马铃薯淀粉)、多孔海绵类(明胶海绵、胶原海绵)、氧化再生纤维素和纤维蛋白胶(如速即纱,surgice1)、止血纱布类等,它们各自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明胶胶原材料来自牛皮,由于种属差异而易致变态反应,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尤其是对污染的伤口,且其明胶和胶原的组织黏附力较差、易脱落,[1]两者的止血功能均依赖于足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故

3、应用受到限制;血纤维蛋白[2-3]胶源自血液,可能会导致病毒感染;氧化再生纤维素结构松散,对出血点的粘附差,有引起再出血的可能,且止血时间较长,对出血迅猛者效果较差,不适合单独作为伤口止血材料故应用受到限制;多孔沸石和马铃薯淀粉在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后会放[4]出大量的热,导致伤口局部坏死、炎症反应等。这些止血材料有些止血效果不确切,有些价格昂贵,有些使用不方便,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这就需要研究一种集快速止血、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防粘连、组织相容性好、价优、使用方便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型止血粉。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抗菌、消炎、止血、减少创面渗出和促进创伤组织再生、修复、愈合的作用,易于形成凝胶以及可自然降解的特性,[5-8][9]可作为良好的止血材料。自从MaletteWG等发表了壳聚糖止血功能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尝试用壳聚糖开发研制止血敷料。2002年11月,HemCon绷带获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认可,这种壳聚糖敷料的止血效果在猪的5级肝损伤模型中己得到了验证,在此高流量静脉出血模型中,壳聚糖敷料较标准纱布敷[10]料具有更显著的减少出血和死亡率。近年国内也陆续报道对壳聚糖止血敷料

5、的研究壳聚糖止血粉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11-12],例如有几丁糖/海藻酸敷料、几丁糖膜、壳聚糖无纺布敷料等,在动物的皮肤切割伤止血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止血效果。这些研究都基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止血、抗菌、消炎、减少创面渗出和促进创伤组织再生的作用。但壳聚糖止血敷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易与伤口粘连而不易换药、止血时间较长、需加压等不足,并且加压易致伤口血液循环较差,不利伤口愈合,甚至坏死等。从而,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壳聚糖的改[13]性,将壳聚糖制成粉剂,扩大壳聚糖的应用范围。我们经过探索研究,通过相关剂型改造和结构改变将壳聚糖制作

6、成粉剂,研制出一种新型壳聚糖止血粉,此新型壳聚糖止血粉不受创面大小及部位的限制,有其独到的优点,而且增加可生物降解特性,将进一步拓宽其使用范围,为减少创面的出血提供一种新型止血材料,提高止血效果。[1]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E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8—75.[2]余梦生,吴宗泽.机械零部件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3]谭庆昌,赵洪志.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孟宪源,姜琪.机械构型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侯春林,顾其胜主编

7、.几丁质与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MuzzarelliRAA,MuzzarelliC.Chitosanchemistry:relevancetothebiomedicalsciences[J].AdvancedPolymerScience,2005,186:151-209.[7]KumarMNVR,MuzzarelliRAA,MuzzarelliC,etal.Chitosanchemistryandpharmaceuticalperspectives[J].ChemicalReviews,2004

8、,104(12):6017-6084.[8]曾春,蔡道章,金大萍.壳聚糖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0):831-834.[9]MaletteWG,QuiglegHJ,GainesRD,eta1.Chitosan:anewhemostatic.AnnThouaeSurg,198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