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

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

ID:32185447

大小:3.95 MB

页数:109页

时间:2019-02-01

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1页
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2页
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3页
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4页
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家岸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大学工程硕士论文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定了本灌区的灌溉面积为321.5万亩。根据水利部水农匝1999习459号文“关于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编制了《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根据投资计划,按照灌区实际情况,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1.2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概况李家岸灌区位于德州市东部,南起黄河,西界为潘庄灌区,东以济南市和滨州市为界,北到漳卫新河。包括齐河、临邑、陵县、乐陵、庆云、宁津6个全部或部分县(市),共43个乡镇、4个办事处,控制土地总面积

2、3648.6km2,灌溉面积321.5万亩,2004年总人口191.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6.57万人,城镇人口25.01万人。工农业总产值360.4亿元(2004年价格,下同),其中:工业总产值282.3亿元,农业总产值78.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61.2亿元,粮食总产量126.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2l元。李家岸灌区是鲁北主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在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灌区自开发建设以来,根据灌区内每年的降水、需水情况和黄河来水情况,制定引

3、水计划:确定引水量,基本满足了控制面积内的需水要求,补充了地下水源,改良了盐碱土地,而且为庆云苦水区生活和城镇生活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为灌区及德州市经济发展和农业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特别是小麦增产比较显著。灌区开灌前1971年粮食总产2.61亿公斤,小麦产量O.59亿公斤,开灌后1972年粮食总产达到3.2亿公斤,小麦产量1.16亿公斤,1990年以后,由于干旱增加引黄灌溉效益更加突出。2004年灌区粮食总产达到12.61亿公斤,其中小麦产量达到6.1亿公斤,分别增长了5.O倍和10

4、.3倍,灌区工程总效益累计达到89亿元。灌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邻省会济南,北靠京津塘经济区,东接胜利油田,西通石家庄太原,是山东的“北大门”,也是华东与华北各省经济联系的窗口。灌区处于东7山东大学工程硕士论文部大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连接带,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区内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京沪济邯铁路斜穿本区,济盐公路、104国道、德乐公路、京福高速穿●中而过。灌区内的自然资源丰富,临邑县的临盘一带石油储量十分丰富,正在积极开采之中,同时临邑是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三大油田输油管线的交

5、汇点。8山东大学工程硕士论文表2—1李家岸灌区历年引黄情况统计表、、\项目引水天数引水量年度\(天)(亿立米)19721273.811973893.6619741334.0219751263.7219761204.7219771395.7619781454.0319791475.4319801646.6619811766.1519821054.7819831556.56.1984111.4.619851094.6919861816.9319871886.119881737.02198922710.51

6、9901295.8119911428.971992157.47.37.’1993169.19.0219941056.231995944.1619961234.8319971395.9419981457.2219991827.620001194.820011195.1620021435.132003773.22004692.59200511O。4.79合计4637.5191.96平均136.45.659山东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1.3水文气象李家岸灌区位于德州市东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旱多风,

7、夏热多雨、秋旱少雨,冬冷少雪,年内四季分明,冬季多东北、西北风,干燥寒冷,夏季多东南风,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2.80C,最高气温430C,最低气温一27。C,冰冻层深在O.5米左右,全年无霜期200一220天,宜于作物生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79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584毫米,但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降雨年际变化大,1961一1964年连续四年大雨,1968年降雨不足300毫米。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与作物生长期需水矛盾突出,春早、夏涝、晚秋又旱的气候特点,是影响农业生产

8、发展的重要因素。灌区内的主要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和漳卫新河四大干流及其支流,均属季风区雨源型坡水河道,径流量小,年内、年际变化大,难以为灌区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2.1.4地形、地貌灌区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25.0—6.0米(1956年黄海高程系,下同),地面平均比降1/500卜1/10000。按地形大致分为高地、坡地、洼地三种类型i高地主要分布在马颊河沿岸和马颊河以北地区,洼地在各灌溉分区均有分布。由于受黄河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