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

【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

ID:32186328

大小:156.7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01

【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_第1页
【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_第2页
【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_第3页
【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_第4页
【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重症患者脑保护.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症患者脑保护冯治鑫玉田中医院内五(重症医学科)经典脑保护经典的脑保护(cerebralprotection)包括两个部分,即神经元保护(neuronsprotection)和神经元复苏(neuronsresuscitation)。神经元保护是指脑缺血/缺氧发生之前的干预,其试图改变由能量丧失所致的缺血/缺氧细胞和血管的生物学反应,以增加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神经元复苏与神经元保护相对应,是脑缺血/缺氧损伤之后的干预,目的在于使缺血/缺氧脑组织得到更好的再灌注。脑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九个方面(一)

2、、生理学措施;(二)、控制感染;(三)、控制颅内压;(四)、控制癫痫;(五)、低温;(六)、糖皮质激素;(七)、麻醉剂;(八)、神经元保护剂;(九)、高压氧。一、生理学措施(一)、保持体位(半卧位),上身抬高30-45°(二)、控制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三)、控制动脉血压。(四)、控制血糖(6.1-8.3mmol/L)。(五)、控制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六)、改善营养代谢。二、控制感染1、加强消毒隔离等保护性措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2、对

3、于有意识障碍(包括镇静)、吞咽障碍的患者,注意预防反流和误吸。3、加强气道管理,减少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5、对长期卧床患者,须加强翻身、拍背和吸痰,减少坠积性肺炎和压疮。6、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这,警惕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伪膜性肠炎口服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片)三、控制颅内压降低颅内压的目标是:脑室压力5-15mmHg,腰穿压力80-180mmH2O。病因治疗是降低颅内压最根本的措施。颅内压监测前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头位、过度通气、渗透性利尿、颅

4、内监测和影像学检查。)颅内压监测后有效处理:手术(清除病理性容积、部分颅骨切除术、脑室穿刺引流等)、镇痛镇静、调控血压、渗透性利尿、糖皮质激素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控制体液、过度通气、控制癫痫、降低脑代谢(巴比妥类药物)、降低体温(常温或低温)等,以最终达到颅内压(脑室压)<20mmHg和脑灌注压>70mmHg之目的。降低颅内压的几个措施渗透性利尿:甘露醇输注10分钟后颅内压开始下降,20-60分钟达到最低水平,并持续4-6小时。甘露醇每次剂量和总剂量不宜过大,输注速度不宜过快,间隔时间不宜过短。脑

5、疝形成时可一次给与100g甘露醇,用药间隔时间缩短到2小时。控制体液:颅内压增高患者应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脑灌注压,补充液体以0.9%生理盐水为主,限制其他各种自由水。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时,必须予以纠正。过度通气。四、控制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可使脑血流增加,脑顺应性下降,颅内压增高。药物预防癫痫利大于弊。大苯小乙,丙戊全能,三精制药,卡马西平。终止发作首选地西泮(10-20mg静推,每分钟不超过2-5mg)或氯硝西泮静脉注射,防止其复发以丙戊酸(丙戊酸钠0.2g3/日)为其首选。五、低温低

6、温保护机制:降低脑代谢率与减轻酸中毒、减轻脑水肿与提高脑灌注、改善细胞功能与减少细胞死亡。低温脑保护治疗:亚低温(32-35℃)是治疗重症患者的最佳温度,开始时间越早越好。血管内低温。六、糖皮质激素——一把双刃剑糖皮质激素加重脑损伤作用。糖皮质激素加重脑损伤作用是多方面的:1、增加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2、加重钙超载;3、改变能量代谢;4、诱导细胞凋亡。糖皮质激素减轻脑损伤的作用亦是多方面的。1、减轻脑水肿: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已被广泛认识。2、改善脑血流。3、抑制炎性反应。地塞米松10-

7、40mg,疗程3-5天。七、麻醉剂——在梦中探索着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证明麻醉剂的脑保护作用。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八、神经元保护剂——都在应用的不明确药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脑水肿,减少迟发型神经细胞坏死,减轻神经功能损害。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脑损伤后24小时内使用可改善神经功能。胞磷胆碱:中度或重度脑卒中患者症状出现24小时内用药,可改善患者预后,其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九、高压氧高压氧(HBO)能快速、大幅度地

8、提高组织氧含量和储备,增加血氧弥散量及有效弥散距离。高压氧具有增强脑灌注、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的作用。高压氧治疗时机通常越早越好,每日1次,连续5-10次(少数需30-60次)。先关参考资料1、实用重症医学2、神经病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