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

ID:32188474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1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1页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2页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3页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4页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师生观情感障碍心理健康情感教育很多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所认识;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现象作一些介绍。(1)好动与多动。(2)粗心与学习技能障碍(3)学习焦虑与焦虑症(4)情绪低落与抑郁症(5)厌学症与学校恐惧症(6)做事认真与强迫症(7)性格内向与孤独症(8)说话走板与精神分裂症如果出现以上表现或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断治疗,将问题解决在早期,解决在萌芽中。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哈尔滨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我市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不要

2、求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很快达到专业人员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对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能够做出初步的判断,尤其是对那些比较明显和严重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及时发现,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严重后果的必要条件。除了以上这些心理疾病,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自信心是成功的关键,缺少自信,做事微微懦懦是很多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只看到缺点而把最重要的优点都忽略了,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小树不削不直溜”,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比别人笨”,“自己老是失败,

3、考重点中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一蹶不振”,失去自信心。62、情商低。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小学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王子”“公主”,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一些学生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学校、家、补课班,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没有朋友”,“我也不知道该和谁说心里话”,“我感到真没意思”,到最后“没人和我玩,我也不想和别人玩”。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3、挫折承受力差。不少家长在同时面前夸赞别人

4、家的孩子如何好,能赶上人家一半就心满意足了,这些话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高手如林的初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第一”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初四更为突出。我教过一个学生,初四毕业时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市某重点高中尖刀班,可高一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她一蹶不振,逐渐产生厌学心理,不得不休学在家看心理医生。4、早恋问题的困扰。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初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市的各大初中学校已经略占1/10,“看到他就

5、什么都干不下去”“我总想着他”“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高兴”,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班主任老师”,由此感到“坐立不安,吃不香,睡不着”,成绩逐渐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死胡同,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产生各种心理病态反应。 5、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独立意识、成人感日渐增强,有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意识,喜欢独立思考,遵从长辈的意识淡薄,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对于老师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用反抗的行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种心理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如加以引导可以激发中学生求异的思维和创造的激情,从而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积

6、极的因素。6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浅析 1、家长普遍忽略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的行为品质是影响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是学生接触社会最初的重要环境,是家长把一言一行传给下一代的重要地方。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一周岁的孩子就会模仿父亲拿车钥匙开车,何况是马上成年的中学生了,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恰恰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应酬,或忙于积累金钱财富,放松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孩子过于放松

7、学习,走向堕落;有的家长本身行为放纵,对孩子当然也只能起到负面影响;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很多使用不正确的方法使孩子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孩子在感情,思想,品行,养成教育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最后的结果是,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老师采取的能骗就骗,用一个谎言弥补另一个谎言,结果是受害的不是学生还有家长。2、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不科学。 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灵敏,什么都想知道为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